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
作者:朱雪梅 雷 颉

  摘 要:现今,“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混合式教学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回顾了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即由虚拟课堂的先行探索、真实课堂的协作探究、虚拟课堂的拓展巩固等环节构成。最后从智慧教室建设、学习平台研发、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阐述了普及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支持系统

  “互联网+”时代,学校传统的面对面单向传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前,未来学校的畅想曲已经响起,其教学新样态更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优势的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终将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

  一、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历程回顾

  回顾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一话题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是被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而在基础教育领域还处于萌芽阶段。相比而言,混合式教学在美国起步较早,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有超过75%的地区为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或混合式学习的资源。[1]

  (一)美国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混合式学习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教育界对“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网络学院)所取代”这一问题展开过非常激烈的辩论。支持者认为,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传统学校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而反对者则认为基于网络的学习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在虚拟的空间缺少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而且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一争论直至2000年12月《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的发布,才有了明确答案。这份白皮书指出:“E- 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2]22在此期间,采取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与学的方式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此后,美国兴起了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热潮,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混合式教学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混合式教学影响因素及学习分析等方面。

  在美国,混合式教学最初主要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中,特别是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意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众多高校都认为混合式教学是当今高等教育领域内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一趋势正在向基础教育迅速蔓延,预计到2019年,美国有50%的高中课堂将会以某种形式使用在线教学方式。[3]

  《混合式学习》一书的作者归纳出基础教育阶段最常见的四种混合式学习模式是:“转换模式(包括就地转换、机房转换、翻转课堂和个体转换)、弹性模式、菜单模式和增强型虚拟模式。”作者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混合式学习案例,称为“混合式学习大全库”,囊括了全球的混合式学习课程。[4] 这充分说明美国已经有大量学校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二)我国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国内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2004年,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并倡导混合式学习。他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21之后,较多学者投入到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中,在混合式教学的内涵、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测评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如,余胜泉认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与学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四个主要环节。”[5]

  我国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依然主要发生在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这一点与美国各学段、各学科已全面展开差异较大。2013年,我国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率先推行MOOC平台建设。此后,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探索活动方兴未艾,并呈现从信息技术专业领域向其他各领域蔓延的趋势。目前,混合式教学在各类职业培训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在教育部实施的“国培计划”中,一些培训项目就采取了网络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策略,可以说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一些中小学校的课堂发生了静悄悄的变化,基于平板电脑的E学习课堂正在兴起,这说明我们的课堂生态正在从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教育部新近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因此,“互联网+教育”的实施已经走上了快车道,深入研究混合式教学的相关问题已成为迫切需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图景

  2017年笔者曾借助“问卷星”调研“未来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共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59名教师的答案。调研结果表明“线上学习与线下研讨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位居榜首。这说明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对学校传统教学方式已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广大教师普遍存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意向,应该说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关于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在前文中已进行了解释,尽管其定义众说纷纭,但包含两项共同的关键涵义:一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是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完成的;二是学习方式是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标志。如果深入了解混合式教学的内涵,则可以发现其大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混合性特质。

  首先,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儿童中心论的哲学观基础之上,必须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杜威曾说过,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传统课堂教学均使用同样的教学素材,在教师的单向传输下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开展同样的学习测试,尽管有少数课堂尝试着差异性教学的实验,但受学习媒体与教师“一对多”组织方式的掣肘,难以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学习。而混合式教学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可以极大丰富课程内容,使在线课程成为融合文字、动画、视频、探究任务、虚拟实验等资源的系统化、可选择的知识图谱,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定义学习进程,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寻求课程内容的定制服务。于是,在线课程成为开放的情境,再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协作、会话,从而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意义建构。

  其次,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是混合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班级授课方式的最显著特征。在网络环境下,借助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工具,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驱动任务,开展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诊断学习效果。这种改变是自大班授课制以来学习方式的最大变革,其优势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有利于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的养成。

  学习方式的混合不只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场域方面的混合,还应兼备多元化的追求,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相融合、在线测评与线下纸笔测试相融合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开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驱动力。

  (二)混合式教学的组织模式

  混合式教学发挥了学生在线学习与集体授课的优势,其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多变,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这对组织者而言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以时间轴建立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先行探索、协作探究、拓展巩固三个阶段。

  1.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行先行探索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中的在线学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按照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设计思路,学生对每一个新项目的学习,首先可以借助网络课程平台开展自适应学习,因此说这是一个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的环节。

  在学生开始学习前,教师首先需要在学习平台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班级,并向全班学生发布探究性导学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微视频,阅读相关的文本。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确立了学习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协作交流。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开展的先行探索学习并非一定要在课前完成,如果在学校机房或自带移动设备到教室中,则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在线学习活动。

  2.师生在真实课堂中进行协作探究

  在物理世界的真实课堂中,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学生及时获得新思路、掌握新知识。教师针对课程内容组织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高效率地思考、发表见解,通过追问、补问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并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

  这一阶段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即带有身体语言与情绪的面对面互动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完成阅读、讨论、展示等活动,还能开展实验、计算、绘图、制作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在面对面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集中解决学习的重难点,这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是群体协作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所以说,传统课堂是师生充分交流情感的场域,它克服了网络学习的冷漠感与因精力不易集中而造成的低效问题。

  3.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行拓展巩固

  课后巩固训练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克服遗忘的有效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可以提升巩固学习的效果。一方面,网络平台上的视频、文本、PPT等学习资源可以无限次重复使用,有利于学生针对未完全掌握的内容及遗忘内容进行复习,以强化认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拓展性探究任务及课后练习作业,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测评。

  从上述阐释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混合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要求。有的云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超市”,这是为建构性学习创设的情境,而平台的交互性社区及真实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则实现了协作与会话。在此过程中,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进程,协作解决驱动任务,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如果将这样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建立起混合式教学的一般模型,其流程如图1所示。

  三、建构混合式教学的支持系统

  畅想未来,混合式教学极可能成为“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非线性特点,对硬环境与软环境都有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特别是“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升级推进,普及混合式教学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加快建设便捷实用的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将教室中的媒体设备、软件系统及应用者进行融合、链接的物理空间,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理想场域。 当前,数字校园建设已经普及,各种智慧教室正雨后春笋般生长,但是,许多智慧教室重硬件建设轻软件投入,重炫酷技术轻课程设计,导致实用性较低、应用频率较低,大多数智慧教室成为摆设。因此,助推混合式教学开展的智慧教室要立足于师生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研发价廉物美的物联网产品。硬件设备要简便易操作,软件程序要即学即会,宽带网络要稳定,存储、调取、多媒体展示等活动要顺畅,要能够支持讲台、黑板、教师终端与学生终端之间的互动切换。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智慧教室才可能真正成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园地。

  (二)努力研发项目化的学习平台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实际上支持混合式教学的硬件与网络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但是能够促成混合式教学的学习平台却严重匮乏。目前在线学习资源多为教师用PPT录制的教学微视频,这只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压缩版”,并未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能促成学生的智慧学习,所以说,优质的在线学习平台的欠缺已成为限制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瓶颈。

  良好的在线课程平台将是混合式教学得以推广的关键因素。在美国,适合混合式教学开展的学习平台被称为SPOC(Small Personal Online Course的简称,意指小规模私人在线课程),它是对MOOC针对性不强而进行的改造,能够应用于单一学校甚至班级。[6]SPOC平台的设计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依据中小学生的生理与身心特点,遵循现代课程论的基本原理,围绕项目式学习主题而展开。设计者要提供清晰的课程目标、探究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测评手段,以及在线智能答疑、在线辅导等人机交互社区,使之不仅成为有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资源,更要成为自适应学习、交互协作、测试评估、知识创生、科学探究与教学管理的良好载体。此外,VR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融入学习平台与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三)极力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果说硬件装备、物联网技术是进行混合式教学的物质支撑,学习平台是关键要素,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才是混合式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由于当前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根深蒂固,甚至还有大量学校限制上网,从而使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因而对混合式教学的到来,还未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绝大部分教师还未掌握在线课程研发的技能,还未形成用数据进行教学行为决策的意识。现在,《行动计划》已要求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指出要“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要求加快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教师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的能力。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应用必定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懈探索。可以说,早期的实践者是令人敬重的勇士。

  参考文献:

  [1] John Watson, Amy Murin, Lauren Vashaw, Butch Gemin, and Chris Rapp, Keeping Pace with k-12 Online & Blended Learning: An Annual Review of Policy and Practice, 2013, Evergreen Education Group[EB/OL].[2013-9-15]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4).

  [3] Michael B. Horn and Heather Staker. The Rise of k-12 Blended Learning, Clayton Christensen Institute[EB/OL].[2011-5-1]. .

  [4][美]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 混合式学习[M].聂风华,徐铁英,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53.

  [5] 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1.

  [6]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作者朱雪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雷颉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