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社区营造安全网络环境
作者:王海中 项 春

  一、缘起:拨云见日,变“堵”为“疏”,求解教育之困

  “不玩网游,还怎么在‘朋友圈’混?”这是一个小学生在网上的发言。当前,学生上网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许多学生因为深陷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甚至酿成悲剧。面对网络狂潮,有的家长、教师更是围追堵截,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见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毋庸置疑,对于孩子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挡不住的诱惑,网络环境已经是未成年人无法回避的生活空间。面对这样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网络,我们显然无法一“堵”了之,更不能谈“网”色变。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促进绿色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拒绝不文明资源的侵蚀,从而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掌握网络教育的主动权,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作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安徽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首批信息化应用试点学校,长期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管理,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社区。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园社区”已成为学校“实体教育”之外的“虚拟教育”阵地。如今,处在信息时代的学校如果完全忽视这块阵地,是不现实的,其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能动性越来越多地介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何有效运用这一阵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这也是学校教育面向未来必须思考的问题。“校园社区”就是一个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具有交互友好、方便易用、功能全面等特点的数字化校园网络教育平台,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全新应用。

  二、模式:三位一体,多方联动,机制化运行

  (一)依托互联网,建设全员参与的校园社区

  我们从现实的班级关系出发,依托校园网站,建成了一个可供师生和家长多方参与、学校与家庭共同建设的网络空间平台——校园社区。在校园社区,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各自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分担不同的角色。学生主要以用户的身份在自己的空间投稿,写心得、晒图片、发评论;教师主要负责网络班级的管理,可发布班级日志,建立班级相册,管理学生档案,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及个别辅导等;家长们可以了解学生的状况,交流育子经验,参与班级管理,评价学生的表现等。

  第一,学校所有部门全员参与到校园社区的建设之中。具体由学校大队部牵头,负责统筹协调,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总务处提供后勤服务,其他部门各司其职。第二,全体师生、全校家长都实名登记,分别以不同的角色参与社区互动,形成一种“家庭学校共参与、师生家长齐动员”多位一体、多元互动的网格体系。另外,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我们还将校园社区延伸至手拉手结对学校,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借此平台同学习、共成长。

  (二)共同管理,多维评价

  为了维护校园社区的安全运行,学校建立了多方共同管理,多维评价机制。

  1.共同管理。一是管理员队伍,由各班班主任承担。二是鉴于班级主页维护任务繁重,信息量大,我们依托班级家委会和热心家长,建立了一支校园社区志愿者队伍,共同维护监督社区运行,组织社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家校互动氛围。三是选拔一批学生,成立了班级“小网管”队伍,参与班级主页的维护与管理,既锻炼了能力,也培养了责任感。

  2.多维评价。第一,在校园社区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信息发布动态排行榜,增强了班级间竞争意识。第二,整合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媒介,对班级主页中的优秀作品、家长心得等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不定期将校园社区中的作品分门别类,印刷成册,免费发放,激发学生的热情。第三,建立考评机制,将日常校园社区里的班级活跃度纳入学校班级管理考核体系。每年举行校园社区总结表彰会,评选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家长、优秀“小网管”、优秀小博客、优秀日志等。

  三、成效:网络空间更清朗,正能量在积聚,沃土绽新枝

  (一)把握主动权,回归学生主体彰显实效

  校园社区平台把握了网络教育的主动权,打造了一方网络净土,营造出了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受到家长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正式运行一年的时间,日均访问量近2 000人次,其中最热门的帖子点击量已达3.2万次,大部分班级日志和投稿量超过1 500篇。以前学生上网总是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网站,沉迷其中。现在,他们打开电脑后第一时间会进入班级主页,浏览社区里的帖子,关注社区里的评论。校园社区充分满足了学生使用网络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网络环境中有所为、有所思、有所乐。

  校园社区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轻松而开放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记录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可以讲述身边发生的小事、趣事、新鲜事,可以展示自己的小画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等。自从有了校园社区,很多学生都乐意在社区里“秀”一把,将自己的学习、生活照片上传到校园社区,与人分享。课间的各种摆酷、同伴间的互动游戏、生活中的创意场景、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等,纷纷登场。从那一张张洋溢着兴奋表情的照片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快乐的童年,读出的是一份份纯真的喜悦。有人说,网络给了每个人实现梦想的机会。一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自信的学生在经历校园社区的体验之后,笑容多了,自信心也增强了。一些原本不善于言辞的孩子,却在校园社区里对同学发布的作品积极评论,表现异常活跃,已然成为“网络达人”,拥有着众多“粉丝”。

  自校园社区建立以来,各班级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园社区俨然成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城堡。在“养蚕日记”“泡黄豆”“上街找错别字”“创意水果拼盘”“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参与,在社区里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心情,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某班级养蚕日记里,有写摘桑叶的辛苦,有写看到蚕蜕皮时的惊讶,有写盼到终于结茧的欢喜,有表达失去蚕宝宝的伤心或目睹破茧而出的兴奋。他们甚至还经常在校园社区里讨论:哪家蚕宝宝长得最胖?哪家蚕宝宝是个十足的“小吃货”?

  校园社区的建立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打开了一道快乐之门。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们第一次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日记,我们惊诧于网络的便捷与神奇。同学们用一双双真情早慧的眼睛记录了豆子成长的点滴,将那份执着与喜悦展现在生涩、稚拙的文字中。同学之间展开的互动点评,使‘自我表达’转化成‘与人交流’,激发了我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我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一位班主任老师则说道:“每次,我坐在电脑旁,欣赏着孩子们稚嫩的文字、可爱的图片与天真的评论,有时真是忍俊不禁,更觉欣慰不已。校园社区真是为孩子们建起了一座充满快乐的城堡,营造了一片充满真挚友爱的净土,它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

  (二)建立联动网,多位一体促进学生发展

  校园社区为师生开创了一个宽松平等的交往空间。教师通过开设主页,发布自己的教育随笔和教学感悟,引导学生畅快交流,走进彼此的心灵。

  校园社区为学校与家庭提供了一个简便快捷的沟通渠道。有的班主任经常把一些好的家教类文章,上传到班级主页供家长阅读。通过组织社区主题队会,就学生、家长关注的话题开展讨论,有话大家说,人人可参与,为探讨孩子教育问题献计献策,为家长答疑解难。很多家长也将自己的育人心得在平台上分享,学生经常因为看了家长写的教育日记,在各方面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同时,学校利用校园社区评价系统,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及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实现有效沟通。家长们表示:“因为有了校园社区,无论身处何地,我都能及时参与和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校园社区促进了平时不善于言辞的我与老师的交流,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在校的情况。”

  我们借助网络建立了校长网上信箱、家长委员会信箱,家长为学校发展提建议、出点子,起到监督谏言的作用。在校园社区,我们还整合了视频直播系统,建立网上微课堂,上传教学微视频,让学生、家长在线浏览,并参与互动交流。

  (三)开辟新渠道,创新方式拓展教育空间

  相对于传统教育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限制,网络平台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领域。学校通过“一台(校园电视台)、一站(校园广播站)、一页(班级主页)”开展主题多样的活动,营造健康活泼、数字化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和感悟人生。

  例如,很多班级开展了“网上作文周”活动。每次学生一拿到教师批改的作文、周记,就迫不及待地先看看批语里是否有“优秀习作上传”六个大字,他们最兴奋的是将自己的习作上传至校园社区,并满心欢喜地等着更多人去阅读、评价。这种新颖的习作成果展示方式和快速广泛的网上交流,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的文章,交流了情感,写下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简评,而且还在相互交流与评议中产生了表达的欲望,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有的班级利用校园社区开展在线画展活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绘画、评选,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网上黑板报、班级小报、班标等各类评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

  (四)凝聚正能量,多元整合增强德育实效

  针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的教育现象,我们借助校园社区,结合校园实际和时事开展专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平台建设之中,将少先队活动与校园社区相结合,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主题呈现在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学生争做e时代少年。学校通过共享主题队会和榜样教育,将优秀学生的照片、事迹公布在网站上,实施网络评选,以优秀学生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其他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择善而从”“改过迁善”“见贤思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学生在校园社区这样一个健康的环境下得到引导,既能体验快乐,收获知识,又能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校园社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领域、班级管理的新窗口、家校联系的新途径、学生个性展示的新舞台。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志中写道:在“校园社区”我们留下了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斑斓脚印。那是成长的足迹,是趣味横生的童年生活,是演绎多情的四季,更是一个个萦绕在心头恣意疯长的梦想……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我们不必害怕,更无须躲藏。相反,它是我们这个社会提速发展的助推器、起飞引擎,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离不开的工具,就如同阳光、空气、水一样,无处不在,不可或缺。我们将继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化网络教育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引导学生增强数字公民素养,引领着他们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快乐、安全地行走,真正成为有道德、有能力的“网上一代”。

  (作者王海中系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教导处副主任、信息中心主任,小学高级教师;项春系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小学教师)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