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智能手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
作者:张秋玲 刘志江 王忠亚

   :本文介绍了依托智能手机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依托智能手机,既能快速了解学情,又方便推送学 习资源、学习分享、延伸研讨,使学习者的思考与表达及时呈现,从而使学习更具深度和高度。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读、共思、共写、共享,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深化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语文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智能手机;语文教学

  借助智能手机的便捷性、网络覆盖率高等优势,开展语文教学与教研活动,成效显著。微信群、QQ群组等可随时推送文字、图片、音频等学习资源,学习者可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的多向反馈、分享交流、延伸研讨。智能手机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有利于协作研讨,更容易促成多重对话的实现。

  下面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鸿门宴》为例,探讨如何依托智能手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

  一、结合学情推送学习资源

  (一)借助问卷星,充分调研学情

  北京师范大学“中学语文素养植根工程”走进甘肃革命老区庆阳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尝试依托智能手机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鸿门宴》的授课对象是庆阳地区具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如何具体调研学情呢?借助问卷星可以快捷、方便地了解学情。

  课前借助问卷星,培训教师对学习者做了学情调研,共有13道问题,涉及多个层面。仅以第5题为例:“您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困难是什么”(多选题)。51人参与调研,统计结果见表1。

表 1 学情调研

  通过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授课对象对于“文本内容的把握”困难不大,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文本进行梳理分析。“教学方法的指导”成为比例最高的典型困难。如何解决呢?不妨引入一些技术手段,使“教学方法的指导”这一难题因为课堂教学手段的丰富而焕发新的活力。具体做法是引导学习者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利用问卷星调研学情,依托微信群等推送学习资源、学习分享、延伸研讨,加强师生、生生互动,在多重对话中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提升,深化学习内容。而且,依托智能手机,借助APP还可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进而解决“课时的有效利用分配”这一困难。

  基于学情分析,《鸿门宴》教学要充分引导授课对象依托智能手机,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并触类旁通,由一篇文言文的教学迁移至其他文本教学,进而习惯于利用智能手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

  (二)借助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源

  上课伊始,学习者面对面建立微信群,微信群名称为“‘依托智能手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学习共同体”。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的节选,若想更深入地探究人物形象,相关学习资源的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课文只是节选,相关的背景资料、项羽的其他历史事件、鸿门宴中另一主角刘邦的历史事件如何呈现?文字多则上万字,依托智能手机,借助微信群推送大量学习资源,较之提供纸质版资料具有方便、快捷、环保等多种优势。《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中有关鸿门宴的记述等,大量学习资源的介入和补充,借助微信群迅速进入学习者的视野,这也能让学习者更好地在比较阅读中理解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的作用。

  二、借助微信群,充分互动交流

  (一)诗歌比较,巧设疑问

  在微信群中,即时呈现两首诗歌:杜牧的《题乌江亭》和王安石的《乌江亭》。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1]

  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2]

  师生共同思考:唐代诗人杜牧指出,项羽应当忍辱负重,东渡乌江,与刘邦再争天下。宋代诗人王安石则指出,即便江东子弟都在,但还有谁愿意跟随项羽“卷土重来”呢?我们如何看待“项羽乌江自刎”这个历史事件呢?

  (二)借助微信群,思考探究

  结合上述两首诗歌、《鸿门宴》和微信群中所推送的学习资源,以及《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中有关鸿门宴的记述等,学习者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习者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支撑观点的两个论据,评述自己立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可以加入合理的文学想象,形成300字左右的文字。任务完成后提交到微信群里。

  思考与表达的呈现方式有两种:如果打字较快,则可以在微信群中直接输入;如果打字速度不快,可以写在纸上,拍成照片上传微信群即可。总之,在“‘依托智能手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学习共同体”的微信群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思考。

  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文言字词等知识的学习,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找出来,并按要求填写(见表2)。

表 2 《鸿门宴》文言知识统计

  (三)依托微信群,展示共享

  完成上述任务并提交成功的学习者,从微信群中任选至少两篇同伴作品阅读,之后选择一篇(自己的或同伴的作品)诵读并适当评价。

  课堂实录摘录如下(下文中的“学习者”指的是参加“中学语文素养植根工程”的庆阳教师)。

  师:有哪些文言方面的问题吗?

  学习者1:刘邦听从项伯的建议,第二天一早到鸿门见项羽。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至鸿门,谢曰”,这里的“谢”是什么意思呢?

  师:结合语境,你认为怎么翻译合理呢?

  学习者1:对了,上文项伯对刘邦说了一句话“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书下给了注释,“谢”的意思是“道歉”。那这一处,我把“谢”翻译成“道歉、谢罪”吧。

  师:一个“谢”字,您能看出刘邦什么性格特点呢?

  学习者1: 相机而动,能屈能伸。

  学习者2: 狡猾善变,很有心机。

  师:对刘邦的评价有褒有贬啊!(众笑)

  师:我已经在微信群中读了好多文字。下面是展示共享阶段,我们可以读自己的文字,也可以读同伴的文字。

  学习者3:我分享一下自己写的文字:张良问,你这个主意是谁给你出的?结果刘邦骂了一句“鲰生”。“鲰生”的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实际上刘邦并没有正面回答张良的问题,而且也推卸了自己的责任。从这个细节能看到刘邦狡诈多端的性格特点。

  师:好,对比项羽的“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项羽是多么“坦率”啊。(众笑)

  师:这些论据让我们读出了刘邦、项羽性格上的很多特点。

  学习者4:项羽作为一个领导者,他能否卷土重来?我觉得是不能的。在鸿门宴中,刘邦略施小计,他就把给他卖力的曹无伤出卖了。刘邦逃席回去就直接把曹无伤杀掉了。从这里可以看出项羽作为领导者,心无城府,太单纯了。我觉得即使他以后想要卷土重来,也可能没有太多人想跟随他。

  师:“领导者的城府”。阅读微信群中的文章后,我看到大家的很多文字都写到了领导者的性格、用人、心智等,这些思考总结起来,就是领导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决定了项羽很难东山再起??

  (四)利用微信群,延伸研讨

  利用微信群,即时展示如下两段文字,启发学习者思考。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如果把杜牧与王安石的观点做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王安石作为一位政治家,他对项羽失败的认识远比杜牧更尖锐,也更中肯。”[3]

  韩兆琦《〈项羽本纪〉解读》:“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本文(《项羽本纪》)的转折点。如果说以前作者是全力歌颂项羽的英雄一面的话,那么这鸿门宴主要就是表现项羽的头脑迟钝,优柔寡断,完全缺乏政治斗争手腕的一面了。”[4]

  师生总结拓展:司马迁写《项羽本纪》,没有受“成王败寇”观点的影响,他把项羽写进“本纪”,这本身就是对项羽是反秦英雄及在推翻秦朝暴政过程中所做的历史性贡献的肯定。对刘邦,在《史记》中有很多篇章隐含着对他的批判。司马迁对项羽的弱点也给予了批判,项羽不仅是妇人之仁,他的失败主要还是他落后的领导思想,他想做的是“霸王”,而刘邦既有“善将将”的用人才干,更有统一天下的抱负。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评价历史人物,有非常先进的历史观。

  在课程结尾,再次通过微信群即时展示如下问题,将课堂的阅读思考进一步延伸下去:“如果当年被围乌江的不是项羽,而是刘邦,刘邦会怎么做?请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从所推送的学习资源中选择两个论据,评述自己立论的合理性与逻辑性,自圆其说,字数不限。完成后,将文字传到你的微信朋友圈,听听朋友的点评。”

  三、调整教学方式,深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依托智能手机,将问卷星、微信群等引入课堂,收获颇多。上课之前,借助问卷星充分了解学情,确定教学方向。上课伊始,师生面对面建立微信群,利用APP推送学习资源,信息量大,方便快捷,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组织学习者进行在线讨论,或为某些学习者解答问题,微信群互动及时,有利于开展教学。学习者还利用微信群及时提交思考文字,参与度广,共享共赢。

  在教学内容上,“文言”“文学”“文化”等层面的内容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多重呈现。“文言”主要是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文言断句、诵读方法、文言语感等。“文学”是文学鉴赏,主要是思考文章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文化”侧重于古代的仁人志士所言之志、所载之道。“文言”是基础,是文学鉴赏和文化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又绝不是终点。“文学”“文化”是高度。在教学内容的深化上不断思考,不断推进。

  课后,不断有学习者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思考,微信群上的交流研讨也在继续,微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促进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及同伴间的及时互动。

  之所以借助智能手机开展语文教学与教研活动,是源于学情调研中学习者提出的“教学方法的指导”这个比例最高的典型困难。综观以上的教学实践,学情调研、资源推送、学习分享、延伸研讨等活动,都依托智能手机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如果不利用相关的APP,以上活动不会开展得如此方便、快捷,在师生、生生互动性上也会有所影响。智能手机终端介入教学,教学方法有了依托,课堂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升。另外,依托智能手机,学习者在思考的深度和高度上较之于传统教学更有优势,也更容易实现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依托智能手机,深化语文教学内容,这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注:本文系“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项目编号: PXM2015-014255-00007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俞平伯,等 . 唐诗鉴赏辞典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199.

  [2] 张小丽 . 宋代咏史诗研究 [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3] 王立群 . 读《史记》之项羽 [M]. 重庆 : 重庆出版社, 2008:227.

  [4] 韩兆琦 . 史记讲座 [M].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90.

  (作者张秋玲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江 系北京景山学校高级教师,王忠亚系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教研员)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