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材: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亮丽“风景线”
——普陀区开展数字教材应用研究的实践
作者:翁亚斌 颜欣玮

  2015年,结合国家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普陀教育提出“三化一强”战略,明确以“调结构,强技术,重文化”为路径,确保教育特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顺利推进。“强技术”的内容包括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推动大数据支撑下的学习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016年,普陀区作为整体实验区参加上海市数字教材学校应用研究工作,这为普陀区教育信息化带来一个极好的发展契机。在总项目组的精心规划和指导下,在试点学校的全力参与下,普陀项目组的研究呈现“高起点、高频次”特点。一年多来,依据研究目标,普陀项目组组建队伍、整体设计,使数字教材成为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圈设“风景区”,完善环境保障

  普陀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数字教材的试点工作,拨付大量资金完成了全区联网布局,精心选择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积淀较深、条件良好的学校作为首批试点校,并为试点校的师生配备了移动教学终端和软件,鼓励学校选拔优秀教师参与试点,并在年度绩效考核中通过统筹资金予以专门奖励,这些为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勾勒“风景图”,整体规划内容

  普陀区数字教材研究团队主要由区教育学院与11所实验学校的相关人员构成,并依据总项目组要求组成区、校两级项目组。

  (一)厘清组织结构

  区、校项目组均设置管理组与研究组,管理组负责项目的管理、协调、保障工作,研究组负责具体实施项目研究。为强化研究的学科主体性,区域将项目参与学校相关教师按学科编入不同的数字教材区域学科组,以便于学科教研员的指导、协调与组织,利于统一学科基本认识,分享学科内的研究经验。

  (二)理顺工作职能

  在组建区域研究团队的基础上,普陀项目组依据计划、实施、总结三个研究阶段梳理区、校两级项目组的工作项目,通过区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项目组的主要工作职能,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图1区、校两级项目组工作职能

  三、打造“风景点”,强化教研引领

  (一)区域“胜”景

  数字教材作为一项教育信息技术,对其应用评价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对教学产生了优化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普陀区项目组确立了“数字化环境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发展”的区域研究主题,旨在将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引向学科本位的需求分析、应用设计、教学实施与实效评估。

  在各校制订“数字教材学校应用研究计划”前,区项目组给出结合学科当前区域研究重点的选题方向(见表1),供各校教研组细化自选课题时参考。

表1区域学科组建议研究方向

  各学科组在区教研员的组织下,开展具有引领性的行动研究。例如,小学数学学科组先期研究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学生“空间观念”核心能力发展文献报告》,构建了基于轴对称、旋转、方向与位置、视图四个维度三个级别的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评估模型。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了利用数字教材开展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学习模式。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相关班级学生通过评估工具测试,四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均高于平行班级。

  又如,小学语文聚焦“理解与表达”这一学科核心能力,教研员在学科组研究中充分利用总项目组提供的练习资源开展“前测—中测—后测”,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评估,立足单元中观层面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学校“特”景

  在数字教材应用研究的不同阶段,教师所面临的需求与困难各有侧重。如实验初期教师多关注于数字教材软件的基本功能或功能间的整合应用,待到教师熟练掌握技术后,他们会从学科本位出发重新审视技术应用的价值与效益。鉴于此,区项目组首先对不同应用基础的学校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其次,在与学校项目组合作中注重典型课例的研究与示范,以此在区域研究团队中形成可借鉴、可移植的经验与模式。

  区项目组帮助学校细化、聚焦研究主题。研究伊始,各校专题研究的选题出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问题,如“数字教材与APP教学平台的整合应用研究”“基于四步导学教学设计的数字教材实践研究”等。区项目组根据学校实际,将学校研究主题与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发展整合,使之更为明确,如将研究主题聚焦为“数字教材与APP教学平台整合应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既满足学校自身需求,又体现学科本体发展的需求。

  在整体研究指导过程中,项目组还借助自身资源协调与统整的优势,为学校项目组提供了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研究资源支持。如初中语文教研员将数字教材实验校与区内名师工作室的研究主题相整合,确定研究主题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以此将区学科中心组资源高频次地引入数字教材实验校,进一步加强了应用研究的专业支持力度。

  (三)同行“赏”景

  因为普陀区是第一年参与数字教材应用研究,试点学校也只限于一个年级两个班级的实验规模。参与实验的教师们是以适应、摸索,甚至带着些许不安的心态开展实践探索。区项目组充分认识到数字教材的未来发展前景,把试点与培训、展示与辐射整合在一起。

  1.扎实推进区内成果辐射

  区项目组以学科教研课程为载体,扎实推进数字教材实验在区内的成果辐射。课程将培训对象主体定为非实验校教师。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数字教材技术学习、成熟应用案例解析、数字教材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对比研究,以及结合学习者自身学科应用的案例设计等。此外,区项目组结合“国培”项目,探索基于网络与实地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此增强教研课程实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2.积极开展市区展示活动

  在区项目组的组织下,近一年内普陀区数字教材实验校共举办32场学科研讨交流展示活动,其中市级13场、区级19场。展示活动为实验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动力,通过交流、研讨,提高了各学科教学与应用水平。

  3.面向全国开展经验宣传

  2017年12月,在普陀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三方联合主办的“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研讨会”上,区数字教材组围绕主题“信息素养与软环境设计”,进行了两节数字教材应用课展示,并在普陀区的组合发言中强化数字教材的应用成效,令来自全国的同行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有效扩大了数字教材的影响力。

  目前,普陀区数字教材研究团队的研究规划逐步拓展,研究成果不断积累,研究影响也在不断深化。沿着数字教材这条精彩无限的风景路,我们满怀憧憬地走向远方。

  (作者翁亚斌、颜欣玮系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员)

  责任编辑:牟艳娜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