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英语课本剧展评的实践研究
作者:张宏丽

  摘 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英语课本剧展评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学生始终站在课本剧课程的中央,同时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本文结合实例指出当前英语课本剧展评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本剧展评的可行性等方面客观阐释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本剧展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展评的两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平台;小学英语;课本剧;展评

  当前,英语课本剧的展评形式多为课本剧集中展示,教师评委根据剧情、表演、灯光道具、语言等在内的评价指标对课本剧进行量化打分,展评的目的仅限于鉴定与排名,观众多为英语教师,学生受益人数少。这样的展评忽视学生在课本剧编、排、演、观、评过程中的体验,忽视学生在展评中的主体地位,弱化评价促进教育的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英语课本剧展评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学生始终站在课本剧课程的中央,同时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打破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实施突出激励与反馈作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面向未来的评价。

  一、当前英语课本剧展评存在的问题

  (一)展评无法体现过程育人的初衷

  学校为了英语课本剧的展评活动往往会挑选有表演天赋的学生挤时间“赶排”课本剧,确保演出质量。课本剧排演周期短,学生体验时间少,缺乏排演过程中角色的磨合与多边对话交往过程,教师包办代替多,没有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相对于结果而言,学生在课本剧编、排、演过程中的表现,学生如何基于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都是过程性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教师未能把英语课本剧编、排、演的过程本身当作一种过程性评价,相反,多数人关注的是最后的展评。

  (二)展评无法满足课本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的评价是建立在一定的权威预设和中心维系的基础上的[1]6,英语课本剧在教师的指导、鉴赏和反馈中进行,学生从始至终接受教师单方的评价。然而,理想的课本剧在编、排、演、观的认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这个主体的能动作用始终伴随着认知主体的指向、鉴别、评判和选择,影响着课本剧编、排、演的效率和最终质量。

  (三)展评无法实现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

  通常一个英语课本剧展演结束后,就基本结束了历史使命。其实,基于单元话题统领,以单元内容主线,整合多版本教材编写思路形成的剧本应该作为宝贵再生资源加以研究和利用[2]。同时,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课本剧视频资源如能被合理地用于课堂预习或巩固延伸阶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如果学生参与英语课本剧的自评与互评,那么他们也能在鉴赏课本剧的同时内化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本剧展评的实践

  依托网络平台的课本剧展评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天津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慕课系统和人教数字公司支持的中小学备授课系统人人通开展课本剧展评。人人通是指大型学习型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包括学习资源管理、个人实名学习空间、班级网络空间、教师研修空间、学校空间、企业空间等,是教育公用、共用和私有的信息化应用聚合的平台,是泛在学习环境(校校通)和一体化资源应用(班班通)的落脚点。

  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的是课本剧展示和评价这两个环节。各区选送的优秀课本剧及相关材料上传到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后,天津市教研室组织专家、各区骨干教师和天津市在校小学生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评选。本文研究重点为在校小学生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上的评选。

  (一)基于“对话教学”理念的课本剧编排

  课本剧的编排过程即对话过程,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剧本的对话、学生与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是学生与生活中的“我”的对话,是学生演员与学生观众之间的对话。在富有情境的对话中,学生自然习得语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通英语》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涉及六个动物类的话题单词,即bird, cat, dog, monkey, bear和panda, 如何在单元学习后巩固复习这些核心单词,课本剧排演是理想的选择。英文绘本Pull the Turnip中涉及dog, cat, boy, girl, grandpa, grandma诸多角色,我们在改编成课本剧时,将grandpa,grandma, boy, girl这四个单词分别替换成bird, monkey, bear, panda。此外,剧本还整合了天津一、二年级地方版英语教材《快乐英语》的部分词汇和句型。学生在排演过程中,分别与剧本中的角色进行如下的对话:

  A: 1, 2, 3. Pull. Oh, it’s too big. Monkey, Monkey, come here. Please help us.

  B: I am Monkey. I am big. I am strong. I can help you.

  低年级传统教学中对动物词汇、人物外貌特征词汇以及核心句型“I am...”“I can help you.”的掌握不再是机械性跟读与重复,而是在课本剧排演过程中基于完整教育情境替换画线部分的内容进行的意义性对话。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有的快,有的慢。课本剧上演之前,学生从阅读绘本,参与剧本改编,分析剧情,参与剧情讨论,到听剧本录音,模仿剧本台词,再到小演员之间对台词,搭设舞台排练,在情境中体验自己所饰演角色的人物特点、语言特点、动作特征和心理特征,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基于学情展开的(如图1)。在一次次的排演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以及对课本剧剧情内涵的理解。在对话的过程中,人物角色的体验,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提升了,如在排练过程中对big和strong的客观分析。此外,学生在拔萝卜这个情节的排练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的跌倒感悟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内涵。这种体验过程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

图 1 课本剧排演过程

  (二)基于“慕课平台”课程化的课本剧展示

  课本剧在最初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逻辑性、整体性和规范性。课本剧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课本剧主题框架的搭建上,在经典再现、经典改编和自编原创的基础上再划分年级。课程的整体性是指每一个课本剧作为一个模块应该包括所属类别、适合学段、剧情介绍、教学目标、核心词句、剧本台词、剧后反馈和文化链接在内的八个要素。课本剧的编写要首先考虑这八个要素,这样才能使所编写的剧本在语言、思维、文化乃至情感等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课本剧的规范性是指每一个课本剧都应按规范处理学校简介、导演简介、演职员表以及行文格式等细节。对于大型公开的网络课程来说,整体性和规范性是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基于评价标准的课本剧评价

  在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之间,传统评价重认知,轻情感;而在认知因素内部,又是重知识,轻能力;在学科知识因素之间,重核心学科知识,轻非核心学科知识[1]7。课本剧的评价标准使学生以及包括家长在内的周围其他人认识到传统评价的片面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被社会裹挟的。当全社会认识到新的教育评价标准的作用时,教育内部的一系列从观念到方法的变革才能更为顺畅。学生在观剧、评剧时依据评价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为其今后基于评价标准的课本剧编演指明方向,这也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反馈作用。课本剧的评价标准设置在慕课平台的显著位置上,便于评价者对照标准评价。评价标准也从先前关注剧情、语言和表演,发展到现在开始关注团队协作、剧本所反映的核心价值观、剧本的创作过程和排演过程(见表1)。

  (四)基于投票系统监控的假期作业完成情况

  理想的慕课课程是在线的动态课程,每个学年都应该有更新。为使慕课资源能够被充分利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观剧并进行网络投票这样的寒暑假作业(见表2)。学生通过观剧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发展语言能力、增强文化意识、锻炼思维品质。相对于传统的作业形式,课本剧网络评选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为保证在线作业完成的质量,教师有必要在布置作业前做好详细的规划,如给学生下发作业通知、设计好每个区县学生需要观看的剧目等。

表 2 小学英语课本剧学生投票环节设计

  (五)基于平台数据及时总结与反思

  一个假期的网评结束,平台显示的大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绝大多数学生是在观看剧目之后,进行充分比较,然后才认真地进行投票的。然而,不可否认,网络投票是一把双刃剑,很多教师和家长存在一个错误认识,他们把观剧打分投票变相地理解为拉票,常常走两个极端:一部分人会在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里恳请大家投票;另一部分人因为不屑拉票这样的行为索性不参与这样的活动。其实,网络投票的初衷是践行评价即学习的理念。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错误的导向指导下,学生没有将精力放在鉴赏课本剧上,放在发现课程潜在价值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拉票上。

  三、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本剧展评的改进建议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课本剧展评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一方面基于慕课平台的课本剧的创建助推了天津市小学英语学科的课程建设;另一方面,更新了教育评价的理念,即从传统教育评价转向实施促进教育的评价。历时六个月,全市20个区县约378所小学的15000名学生排演课本剧共计969个,最终经过各区激烈角逐,共有60件作品(每件作品含论坛演讲稿、学生戏剧日记、教师排演手记、剧本、学校课本剧论坛活动方案、照片资料和排演过程短片以及课本剧)进入到市级网络平台展评环节。学生在完成在线观剧这项暑假作业后进行每日网络投票,总参与人数达127067人,投票总数868 333票。我们在欣喜之余反思整个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学英语课本剧展评从最初的设想到初步尝试,从理念的认识到实际操作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一)扎实开展课本剧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一种“基于证据的推理”过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应是对学生是否具备教育目标设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进行的评测。“我的课本剧成长手册”“教师课本剧排演手记”“学生课本剧排演日记”都是课本剧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认同的基础上扎实开展过程性评价。

  课本剧成长手册等记录什么样的内容,如何体现学生在课本剧中的成长,教师要在翻阅首届展评材料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用典型的排演片段记录合作的愉快,用对人物语言的揣摩记录语言习得的过程,把在排演中对所饰演人物的逐渐理解记录成各自的情感体验,把观剧后所撰写的观后感看作是学生文化品格涵养和思辨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一位小学生撰写的课本剧排演日记如下:

  我很喜欢旁白这个角色,因为它是在角落里读,不上台,更不用考虑上台紧张、忘词;我也很珍视这个角色,我听音频听了不下20遍,并利用一些零碎时间查找生词。我不但把自己话中的生词解决了,还把其他句子中的生词查阅了。也就是说,整个几页剧本中的生词我都认识了,这让我的词汇量丰富了不少??从这次英语小剧中我明白了:每个角色都有它不同的用意,哪怕是一个不露脸的角色。

  总之,过程性评价的扎实开展离不开学生切身的体验与参与,离不开对话与交流,不可一蹴而就。

  (二)实现课本剧以评促育的初衷

  课本剧网络投票的评价理念源自对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思考。网络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使得英语教学已经从辅助教学进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的新阶段[3]。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观看课本剧,使得基于慕课平台所创建的课本剧课程得以科学有效地实施。以投票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学习,以投票的方式进行基于网络平台的自评与互评,践行了评价即学习的理念。

  为此,通过市区层面的教研活动以及必要的专题讲座,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进一步理解网络投票评价理念的内涵,才能有效保障这种做法不流于形式,才能切实保证课本剧参与的全员性、开展的过程性、推广的深入性,从而确保作为小学英语活动课程的课本剧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落地生根,让每一名学生经历属于自己的课程,于潜移默化中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中锋 , 董标 . 教育评价:矛盾与分析——在基础教育新 课程改革的观照下 [J]. 课程·教材·教法,2005(8).

  [2] 张宏丽 .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本剧的特征分析及教学实施 [J]. 英语学习,2017(4).

  [3] 杜华,贾巨才,孙兴华,刘宝剑,韩均瑞 . 基于网络平台 的大学生学习评价研究 [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

  (作者系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英语学科教 研员、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