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基本原则与案例剖析
作者:黄志红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不断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和评价,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大量实践,一方面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确保“融合”的有效性,本文提出应在不违背认知规律和外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遵循必要性、适恰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原则来实施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并列举了实例加以解释说明,以引起人们重视,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进入高效英语教学的轨道,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有效融合;基本原则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教育部基于历史发展进程提出的“融合发展”要求,不但具有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现实意义,更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学术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进行研究,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CALL的研究经历了行为主义为主导的 Behaviorist CALL、交际主义为主导的Communicative CALL、综合主义为主导的Integrative CALL和智能主义为主导的Intelligent CALL四个阶段。CALL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分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和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三个主要方向(一是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二是具体的语言教学软件的研发设计和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研究;三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的一体化途径研究[1])。本文聚焦在第一个分支的第三个方向,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计算机辅助外语课堂教学,形成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应用与外语教学的生态变化

  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倡导由来已久。然而,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中却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信息技 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喧宾夺主,忽视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规律;单一追求运用信息技术,不讲求教学实效;评判一节课容易“一刀切”,认为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教师教学中过多依赖信息技术,忽视师生互动[2]。为此,我们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更不能忽略人的认知规律和外语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本文中的“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3]。例如,教师普遍使用的PPT以及与教学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包括 微课、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对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信息的处理和呈现,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能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及的作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比如,通过图像识别,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英语作业和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辅助学生模仿朗读和纠正发音,或进行英语口语测评;人机交互技术则可以协助教师为学生在线答疑解惑。除此之外,智能学习反馈、机器人远程支教、个性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的教学应用也被看好[4]。通过人工智能收集学生课堂行为、作业、考试等数据,对不同学生的学情进行个性化诊断,并进一步为每个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练习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的愿景也将很快成为现实。综上所述,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资源的多模态化。多模态教学资源能突破时空限制,使输入的语言信息贴近真实生活,更为直观生动,更易于理解;它调动人的多种感官,强化学生对语言信息的认知和记忆。

  第二,教学环境生活化。信息技术把教学语言与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理解、学习和运用语言,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用英语得体交际的策略。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了“我说你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讲、演、练、评结合,更多的是互动、讨论和探究。

  第四,教学过程最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使知识的传递更为省时高效。

  第五,语言训练个性化。语言内化的过程需要机械性、半机械性的训练环节。借助智慧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己仿读、纠音,从而熟练所学语句,为控制性和开放性输出语言提供了保障。

  第六,课堂评价即时化。网络学习平台具有收集、统计数据和批改语句文段的功能,在课内练习、作文等教学活动中,师生能够得到即时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改进教学[5]

  第七,课后作业网络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布置、监控、评改课后作业,尤其是听说作业。学生可以自听、自练、自纠,还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交流互动。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生态。这种改变是否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我们探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融 合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有效融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有效融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目标、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师)、教学内容(英语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活动(包括学 生学习体验)、教学评价和反馈数据相融合,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6]。“有效融合”教学中,信息技术服务于英语教学,起着 辅助的角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融合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每个原则下追求的是高质量和高成效的英语教学。

  (一)必要性原则

  必要性原则指的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即在“有效融合”教学中,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运用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的,相比较之下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一节以Shopping为主题的小学英语听说课上,教师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Let’s go shopping的MTV,完整呈现了人们在超市购物的真实情景。超市的画面成功地引入了购物主题,激活了学生的主题图式;节奏欢快的歌曲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歌词切合主题,图文并茂,学生可以边听边看新单词,不仅感知了生词supermarket和shopkeeper的含义,还建构了shopping的概念。整段MTV一分半钟,教学的引入环节就高效完成了,对进入听对话环节做好了主题、情景和词语的铺垫。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运用这段视频,对于还没有多少到超市购物体验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传统的图画和文字很难演绎的,成效事半功倍。

  (二)适恰性原则

  适恰性原则是指恰到好处。即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应用在教学时机上适当,用到点子上,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外语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往往是从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开始,到螺旋上升的内化过程,最后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且有意义的任务才能输出,如此循环往复。在教学环节中如能恰到好处地引入信息技术,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Shopping这节课的听力训练环节,教师把对话按照场景分为三部分:一是引出购物计划,两个小孩相约去购物;二是感受超市物品繁多;三是两个小孩进入鞋店买鞋时和店员的一段对话。教师让学生先听第一段,理解并回答两个孩子要去干什么;再听第二段,听懂已经学过的how many问句,关注数字,填空回答问题;然后听第三段,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上口,最后要仿照文本编对话和表演对话。

  由于第三段是本节课的新内容,教师适时引入某软件的人工智能听说系统(含示范、纠错、解难、合作对话、自动评分、数据统计功能)。第一步:学生一边听,一边做理解题,练习结果马上就能呈现在屏幕上,谁做了、做得如何、错误集中点一目了然。教师分析点评后马上要求学生再听一遍,不明白的反复听。第二步,确认学生都听懂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朗读,学生边读,系统边纠正发音,最后将学生的朗读成绩呈现在屏幕上。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教师发现有个别句子学生的得分普遍不高,就用分解的方式带读,及时弥补了学生的不足。第三步,教师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并播放学生的朗读情况,让学生能在网络平台上给自己的同伴打分献花。经过个人练习、全班评价、模仿朗读、教师点评、角色朗读、同伴评价几个环节,学生对需要学习掌握的重点语段已经能朗朗上口,顺利并高质量地完成了编一段购物对话的输出任务。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的应用是恰切的、适宜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

  适恰性原则还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技术选择之间的关系,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例如,如果你想教“hippopotamus(河马)”这个单词,对 于视觉学习者,可以使用网络图片资源大量呈现河马图片,让其很快就能领会hippopotamus的意思和生活方式;听觉学习者可能更喜欢听上一段描 述河马的故事或介绍,这样他就能全面了解河马,包括它的意思和发音;动觉学习者可能更需要把单词学习过程变成玩一场电子游戏,在玩中他们学单词学得更快。

  (三)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要求突出合作交流。即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和合作更为频繁,有助于学生之间的意义协商、语言形式掌握,创设交流需求,提高语言输出质量。二语习得理论告诉我们,外语教学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的方式和频率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

  例如,智慧学习平台上的电影配音功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电影的情景中,模仿角色的身份、说话的感情和语气,与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交流。学生能在对话中进一步理解其所扮演的角色,关注他的语言,模仿他的语气。尽管这种交流是“准交流”,却是增强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并学到地道英语的好途径。

  又如,智慧学习平台上学生与机器人对话的功能,也是一种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功能。学生选定一个主题后,机器人会说第一句,学生要想办 法回应一句,同时后台自动录音。教师可以抽调学生的录音进行评价,包括观察学生最后能与机器人对话多少个回合、对话的内容是否有意义、语言是 否得体。虽然这种互动对话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话题的多样性,但用于半控制性对话练习和增大活动频率还是很有帮助的。

  再如,智慧学习平台上的PK功能,可用于朗读比赛、作业展示和评价,既可以用在课堂上,又可以用在课前或课后。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讲解型 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选择播放次数,甚至可以定格视频,阅读或记录屏幕上的文字和图表。

  此外,在网络平台上,教师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若遇到问题,可以点开讲解页面,或网上咨询教师和 同学自行解决。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正是数字化教学努力的方向。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强调具有新颖独特性。即在遵循认知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在资源运用、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运用和课堂评价设计上新颖独特,课堂教学效果更优。例如,语法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语法学习的内容包括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运用三个方面。语法教学的方法通常有演绎法和归纳法,前者的教学过程是自下而上,后者是自上而下。在一节音乐话题下的定语从句语法课上,教师就将语法与主题结合起来,实现了创新。在教学内容的顺序上,他教授语法的意义先于语法的结构;在教学方法上,他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在真实和虚拟的体验中感受不同类别音乐的特点和效果。学生看到、听到的有音乐会上的交响乐,有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轻音乐……在教师的激发下,他们开始表达对每一种音乐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断地问答: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Why?I like the music that can make me...

  待全部语句在屏幕上呈现出来以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发现每句话的异同,归纳出语法结构的规律。最后,当教师要求学生对情绪低落的人给出建议时,他们对定语从句的运用不仅准确流畅,还充满了爱。

  此外,目前国内部分学校和地区采用了“颠覆性创新”的方式来应用信息技术,如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等。混合式学习强调线上线下课程融合或整合,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学习[7]。翻转课堂强调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课前完成知识性内容的学习,课堂时间重点是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微课则强调运用预制好的短视频,在教学中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等。这些方式的优势突出,但潜在的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诸如混合式学习的条件、翻转课堂结构变化的合理性、微课教学中如何整合碎片教学内容,等等。

  近些年,我国对推进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力度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难以比拟的。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 动的指导意见》。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同年12月13日,国家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不断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和评价,给教师带来了 极大的挑战。要赢得挑战,英语教学需实现五个突破:时代原点、虚实结合、工具立体、教师智慧、学生创作。其中,教师的智慧是技术永远无法全部代替的。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七个转变:和学生一起拥抱新技术,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借助互联网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构建和学生彼此信赖的渠道,而不仅限于面对面的课堂;设计智慧学习过程,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智慧;让学生在真实和虚拟的体验中主动质疑,在探究中学习;教会学生多维度思考和探索,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从课堂展示到多样化创作与分享[8]。未来的英语教学注定会更加便捷灵活,更加形式多样,更加注重个性,更加多元互动,更加宽阔广博!

  注:本文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互联互通创新英语课堂(iCETLE)研究项目”申报前期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立非.计算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应用导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19.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3]信息技术[DB/OL].[2017-12-03].

  [4]人工智能会取代教师吗?人工智能+教育四大困惑解答[DB/OL]. [2017-04-05].

  [5]DODIGOVIC 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aising Error Awareness[M].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5.

  [6]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Future Ready Learning——Reimagin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DB/OL].[2017-01-20].

  [7]MICHAEL B,STAKER H. Blended:Us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Improve Schools[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2015.

  [8]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原英语科主任、中学英语正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牟艳娜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