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以人教版《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丛书》高中花样滑冰教学为例
作者:高琬鑫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关键要素,能够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制订、自觉实施学习策略,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体育学科的教材编者,本文以人教版《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丛书》高中花样滑冰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应用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体育教学;花样滑冰;学习策略

  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已经从最初的盲目、陌生逐步发展到理性的成熟阶段。经历了最初的新奇,能够以淡定、理智的态度面对它时,人们开始注意到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育发展中的关键要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数字化教学资源实际上为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准备了前提,而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开始转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一个产品生产的目的,是它最终带给客户的体验,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终端的价值实现情况,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实践出真知,如何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才能变身“巧妇”,作为体育学科基础教育教材的编者,从本专业领域的课堂实际教学出发,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应用。从习总书记提出“中国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到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冰雪运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尤其是北方五省的很多学校,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日程,人教社率先抓住校园冰雪运动发展的契机和需要,编写了《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丛书》。教材不仅引进了三维制图技术,呈现了大量生动的3D图像(如图1),还在教材中嵌入二维码,专门为这套教材设计了手机APP应用软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上可谓开创了新的篇章。这套教材对于冰雪运动的教学承载了很多美好的期待,开端是可喜的,价值能否实现,关键就在体育课堂实际的教学应用当中。

  图1《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丛书》一至三年级中“双足内刃停止法”3D示范图

  在我国花样滑冰是有深厚基础的冰上运动,在《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丛书》中也被列入重点教学项目,它属于体能类的主导项目,同时又因其变幻繁复的花样,对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但迎难而上,勇于挑战正是体育的精神所在,精神的传递、素养的培养也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所在。虽然依靠单纯的语言疏导,很难跨越思想的障碍,但数字资源的形象、直观等特点,恰恰能发挥跨越时空的优势。本文以人教版《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中花样滑冰的教学内容为依托,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如何为学生的素质培养、全面发展开辟新的天地。

  一、关注数字资源,开启兴趣化教学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资源建设的重视,如今数字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冰雪运动的火热发展,更从侧面促进了这一领域数字资源的完善。一方面,各大体育赛事的影像资料大多可以在网上轻松获取;另一方面,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来源,为了技术动作教学录制的视频,开发的远程教学软件也是数量庞大。但是在量的积累中,我们也要看到质的差异,数字教学资源的泛滥,制作水准也是良莠不齐。要想消除学生对于花样滑冰的心灵芥蒂,不仅要排除无效、劣质的冗余资源,还要有选择地应用优秀的数字教学资源,方能发挥最大效用。

  对于数字教学资源的选用,不能只关注资源本身,而要从宏观上把握,注意使用的时机和环境,即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使用数字资源的需要,毕竟它的应用是为了教学的整体服务的,要从教学的本质进行考量,切忌走形式的“跟风赶时髦”,错误的“偏爱”,往往只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就挑选的内容而言,有取就意味着有舍,要以数字资源蕴藏的教育价值为标准来衡量,贵精不贵多,才能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收获打下基础。

  花样滑冰的高难度、高要求往往很难激起学习的欲望,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没有从小进行专业训练的学生,在身体柔韧性方面,也很难企及花样滑冰需要达到的标准,求知欲会更小。但是兴趣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动力”,[1]从传统到现代,兴趣始终是教育学领域绕不开的焦点。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在引领学生接触花样滑冰时,导入课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说教式介绍已然是在纸上谈“冰”,很难引起共鸣。二十世纪,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指出效能期待是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它决定着追求结果过程中努力的程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忍耐力[2]。而获得增强效能期待的一个可行途径就是代理性信息的获得,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示范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知识,看到他人的成功,会影响自己的心态,因此形象立体的数字教学资源对于动作的演练、示范,在对学生的说服上就更具“功力”。对于应用环境的考察,依赖于花样滑冰运动与音乐、舞蹈等不可分割的特点,花滑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情境性,这就为很多动态资源提供了利用的空间,具备了可行性。

  经历了判断,就要迎来选择。教材奥运篇章的介绍,为我们推荐了很多中国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优秀花滑选手,包括他们的精彩比赛。一直以来体育教师习惯于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赛录像,通常多是粗略地挑选中国选手赢得奖牌的比赛即可,感受国人的自豪。但作为教学资源的示范,所传递的意义如果止步于此,课程的丰富性则明显不足。走出国门,在世界上成就卓著的中国花样滑冰选手并不鲜见,但从教材的推荐到最终的筛选,推荐选择中国花滑选手陈露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自由滑表演的赛事视频,以此作为教学参考。作为中国第一位世界花滑锦标赛冠军,亚洲第一位连续两届冬奥会花滑奖牌得主,陈露是中国花滑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但她的冠军光环实际上还包含着另一层元素,她是通过花滑舞台让“中国风”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从《梁祝》《望春风》到《末代皇帝》等中国古典、民间乐曲都曾作为她的比赛配乐。所选教学录像的配乐就是《梁祝》,它不仅会唤起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加深对传统音乐的感受和了解,而世界各地观众和着音乐、打着节拍为其加油的场面,更会向学生传递出中国的文化自信,这一视频选择不但有“外在美”,更兼具“内在美”。

  在承载着多方意义的同时,不可忽略这一教学资源选择的中心意义是要唤起学生对学习花滑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教师在选择教学视频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示范者之间的差距,这种代理性信息对学生施加的效果影响也会随之大打折扣。而陈露一直被外界风趣地评为花滑选手中的奇迹,因为她的体型并不属于纤瘦、匀称、高挑的一类,学生虽然仍与她存在差距,但这种差距的可控性更高,更具说服力,她对于很多高难动作的成功挑战,从外部也会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向这一项目挑战的欲望。

  二、翻新课程形态,实现有效教学

  对于数字资源的利用,放映、示范是最早期的方式,基本也是延续至今的主要利用方式,只是呈现的形式在更新换代。数字教学资源的地位,也多是纸质书籍内容的陪衬,往往可有可无,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多是在室外天气不利的条件下,以应急性的室内欣赏课形式,为同学播放一些资源库中的视频,其中为了持续激发学生观看的热情,也以比赛录像居多。学生在体育的数字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几乎处于失语状态,没有反馈。就像陈露的比赛视频,如果学生最终提炼出的结论只有“美的享受”而已,这个数字资源的利用价值,就好比洋葱只剥了表皮一般,精华都付之东流。

  学生的信息素养并非只是对于数字技术的掌握,而是将技术技能和认知技能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组合、应用、设计,甚至创造、加工生成新的信息。其实对于体育教学,尤其是花样滑冰这种技术动作变换较多的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对视频资源的依赖就更强,但是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并不只局限于视频资源的开发和观看欣赏,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资源更好地融入教学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教学系统。

  对于陌生、神秘的事物,青少年有好奇,但也会因为不懂而将其复杂化,这也是学生开始一项体育运动时产生畏难心理的重要因素,数字化资源直观的呈现,将学生头脑中很多臆想出的困难一一击破,但是并不能直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教师就要在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中扮演好属于他的“戏份儿”,即基于视频资源基础上的解析。

  对于花滑成套动作的观赏,旋转与跳跃往往是深印于学生脑海中的高潮,也是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关键所在。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最擅长的讲解方法就是分解,但过去总是将其用于某一动作的分解,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将教师们驾轻就熟的分解方法与整套视频赛事的分析相结合,提炼出整套视频的所有旋转、跳跃动作,就会发现经过数量和时间的统计,作为项目难点的旋转和跳跃部分都只占全套表演很小的比重;再将每一组合动作拆分为更小的元素,例如,陈露在表演中分别进行了后外结环三周跳、后内结环两周跳两个组合动作。前者被拆分为方向向后,用外刃,串联了结环跳技术,跳跃中旋转了三周;后者则被分解为方向向后,用内刃,串联的动作也是结环跳,旋转了两周,合并同类项,整理归纳后,两套动作的核心都是结环跳技术,只是通过调整滑行方向、用刃方式、旋转周数等变量,就转换成了不同的表演效果,陈露整套表演最终就可归结为直观的公式呈现给学生:

  整套表演学生需要学习的难点只包含三项旋转技术、四个跳跃技术动作,而4分钟的表演,3分钟都是依靠变换手部、身体姿态,以及简单的滑行串联起来的。虽然从步法过渡到跳跃,难度逐渐升级,但是有难度的动作在呈现时间和数量上却是呈递减趋势。依靠完整的教学视频,并配合教师基于数字资源基础上的分析归纳,以及独创的、直观的公式演示,花样滑冰过去神秘而厚重的面纱,就此终于被揭开。

  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为导引,用逻辑、周密的科学方法探究它所反映的主题本质与规律,这其中学生的学习、探究、反思与领悟的全过程,正是在实践着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促成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而在力图使学生反馈信息更丰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会抓住观察对象的重心,并进行分析,不仅是花滑运动概念的认知过程,也是观察能力的习得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生活能力,它是体育教学中学习策略的生活化,更是教学的艺术。

  三、建构个性化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我们都知道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对于青少年在开始学习一个项目时的重要性,然而单靠最初的“冲动”远不足以维系长久、自觉的学习,只有致力于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心理体验,才能为终身学习源源不断地提供燃料。而一直以来,学生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即便在课堂上认真观看示范,专注聆听教师讲解,私下练习中遗忘程度依然很高,或在不知不觉间重复错误动作,教学过程演变为:学习—遗忘—再学习—再遗忘的恶性循环,成就感的不断降低,也会让学生渐渐远离这项运动。人教版校园冰雪教材中为花样滑冰技术运动配备了二维码视频资源,脱离了过去数字教学资源所依仗的复杂设备支持,学生利用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就可随时观看,方便在课下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变相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效果,也是力图从根本上改变体育学科教学技能保持率较低的现状。但资源是客体,只有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劲头,在课下自主阅读教材,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有效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学习价值。

  花样滑冰是一项极善于表现主体个性的运动,它不需要千篇一律的练习结果,课堂教学如果希望在个性化的花滑运动与存在鲜明个体差异、个性特征的学生之间建立持久的联系,依靠统一、齐步的教学计划,自然很难驾驭。正如前述视频分析得出的章法,花样滑冰就是由四大基本元素,即姿态、步法、旋转、跳跃组成,学生可能只掌握每一元素中十分有限的技术动作,但只要进行不同的组合、编排,加入一些用刃方式、动作方向等变量,引入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公式,就可编排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完整花滑表演,而适用于学生掌握的技术动作方法,也都在教材APP的资源库中为学生储备完好。对于学生而言,这些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是“授之以鱼”,而“授之以渔”的任务依然要由教师来肩负。体育教师不单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学习方法,还包含更为宏观的概念,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形成关于自身进行花样滑冰学习过程的完整方案。学生依据对自身基础和素质的了解,综观教学资源库中罗列的各项花滑技术动作,结合自己的兴趣,挑选希望掌握的技巧动作,并为其选配能够引起自己共鸣的音乐,开动创新思维,进行钻研探究,用自己的创新组合,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花滑表演动作。有了对这个最终目标的期待,学习的内容又是依自身兴趣而定,积极、愉悦的心理体验也就会随之而来。数学思维、音乐感知、动作编排等综合性活动与运动智力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钻研、创新实践、勇于获得新知的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体育品德培育更是一种践行。

  虽然教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备的数字教学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能代替教师的在场作用。尤其是花样滑冰的练习依赖特定的冰上环境,受条件、时间等限制,学生很难实现自由练习。教师通过视频的分析,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评价动作,学会在对比中,养成自我发现错误—自我尝试分析—多方协助纠正的学习模式,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习得要点后,学会依托想象反复呈现动作技术过程,即表象练习方法。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动作巩固,更能锻炼抽象思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大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使用过程中,由于静态、平面的教学资源被动态、形象和更为立体的内容所取代,反倒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锻炼的现状,同时为学生开展自学做好铺垫。而在宏观指导上,教师更要为学生制订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和把关。在课上的学习过程中,尽管每个学生的最终期待都各有特色,但只要是花样滑冰,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滑行、步伐、姿态等内容,只有打好基础,逐渐转入有难度的挑战,学生才有能力实施自己的挑战计划,不同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花样滑冰的教学中,我们窥见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并不只是课堂上的配角,而是能够从根本上翻新课程形态、转变育人模式的关键要素。要想更好地发挥它对课程的塑造能力,不仅需要教学资源设计者们尽心竭力地开发、创造,更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用心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的融合,不但能改善教师过多重复、低效的工作,创设和谐、融洽、高效的学习气氛,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开发、创新挑战等能力的锻炼,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3.

  [2]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4-20.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编辑)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