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字课堂观察平台提升语文教学与教研的有效性
作者:杨友红

  《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集与学习活动相关的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而利用这些数据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学习诊断技术越来越成熟,出现了许多诸如“易题库”“测评学”等专门网站系统,同时,关于教师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研究也在借助“互联网+”不断出现新气象。“多元交互式”数字课堂观察平台,是在教师掌握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基础上,借助数字信息研究教师应用技术水平和一般教学行为水平的有效技术平台,是在互联网平台中嵌入课堂观察量表,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以行为编码方式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经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直接为课堂评估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从而让课堂诊断更科学。2015年,金陵汇文学校引进了这一技术,借助这一技术,学校推进课堂教学评价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改变了过去模糊评课的方式,用科学的数据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做出较为理性和准确的分析,使教师的评课水平有了数据基础,从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改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笔者参与其中,并深切体验到“多元交互式”数字课堂观察平台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水平的改进作用,使本来模糊性较强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多了些理性的成分,使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课堂观察平台为语文课堂评价的科学性提供了可能

  课堂观察平台,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观察和学生学习行为观察两大系统。根据课堂观察的立体化行为系统,将教师教学行为细化为媒体应用行为、师生交往行为、课堂提问行为、专业表达行为等四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设有若干个观察指标。如师生交往行为,又包括了交往形式、交往情绪以及课堂评价三个观察指标,每一个观察指标下又有若干观察点,仅交往形式又包括了教师讲解学生倾听、学生回答教师理答、学生交流相互评议等七个小指标。并对每一个小指标的内涵、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说。仅举学生交流相互评议指标的解说一例,可见其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节录如下:

  1.指标含义:这里有两种行为,交流是指学生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或者学生讨论和交流引发了个体思考,学生个体发言。评议是指学生之间互相评议发言、作业、作品。两种形式最好在“突出的行为”栏里记录清楚,是交流,还是评议。

  2.次数界定:有几个学生交流或评议就算几次。

  3.A等级评判参考。

  第一,次数恰当。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状况,一节课中有恰当的学生交流、相互评议的次数。第二,时机恰当。交流评议是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是在他们纷纷想表达自己看法的时候(主要是教师能营造出这样的氛围)。第三,引导恰当。在学生交流评议时,教师能抓住时机,有效引导全班学生投入活动之中,并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

  观课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前的学习和培训,明确自己观察任务的内涵和操作要求,这样在具体的观课过程中就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不同的观课教师对同一个观察点的评价标准也有了统一的尺度,最终使观察结果和评价更趋于一致性。对于语文这种经验性很强的学科,由于有了统一的评价标准,使传统的概念内涵得到了明确,从而帮助语文教师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如对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一概念,该平台把它分为描述性问题、判断性问题、论证性问题、归纳性问题和操作性问题等五种类型,这就引导教师思考“问题”设置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引领问题的指向性。

  同时,该平台还可以进行教学过程实录,详尽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时间分配、教学手段、组织形式、问题设置、学生活动等内容都可以详细记录,同时还包括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重要事件的记录,还可以对每一个教学的细微环节进行评议。最后还有主要优点、主要问题和教学建议的设置,目的是对本节课从总体上做出评价。这样的教学实录较为详尽地展示了整个教学的过程和每个具体的环节,为评课提供极大的方便。在具体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往往结合教学实录进行课堂整体设计的研讨,也进行局部细节的研讨。

  该平台还设有交互研讨论坛,这样可以将线上或线下的会议内容进行记录,这就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听课者无法及时交流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评课中教师好面子的问题,讲课者和评课者可以真诚地交流,保证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猫》时,听课教师一边观课记录,一边可以在线互动交流,而且交流不显示交流者的身份信息,只显示交流的内容信息。如A教师写道:教学目标贴近了新教材的要求,注重学生默读方法的指导,很好。B教师马上交流:岂止好,就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C教师继续交流:以前的阅读教学还真没有抓到要害。这样真实、及时、交互式的评课可以随时发生,课堂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能得到及时交流,甚至可以及时提出课堂上的疑问。

  最重要的是该平台还设有执教者反思表。该反思表设有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部分,每一部分又设有若干小指标。教师对于自己的一堂课既可以从三大方面全面反思,也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如笔者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后,就从新旧教材对比的角度对教学准备中的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了深入反思。旧教材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试图突出文章的深刻和庄严,实际是以思想意识先行即主题先行的教学意识为主导,忽视了人的存在,缺少对人性的关注。新的统编教材要求教学要回到人那里去,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要遵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读书经验,所以,统编教材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就是要能突出儿童的情趣,要让学生体验到无论谁的童年都是充满童真和童趣的,这就消除了经典和学生的隔膜,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走进经典。

  二、课堂观察平台为语文专题教研活动提供了便利

  专题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有效载体,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缺失总能及时得到弥补。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师教学的能力结构要求,课堂研究的不同维度,教学创新发展研究的不同要求以及学生发展水平的研究需求来确定不同的研究主题。在一个又一个的研究主题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得到了完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语文教师的发展能力结构的要求,确立了“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教师设问和导引的艺术”“教学目标的设置和描述”“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追求”等教研主题。在每一个教研主题确立之后,我们认真分析课堂观察的有效指标,并根据课堂观察的有效指标确定观察标准,在确定观察标准时我们充分利用数字课堂观察平台的现有成果。当遇到现有成果指标数量或成果指标质量不尽如人意时,我们就利用数字平台的开放性重新设计评价指标。我们根据语文教学研究创新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试图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维度来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研组经过充分的研讨,最终确定了活动主题与目的:1.探究理解语文学科“表现性评价”的角度,并确立了“学生表现性评价”的五个维度,即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2.依据“表现性评价”进行课堂观察。接下来,各备课组在备课组长带领下深入学习相关“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的论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的老师又把课堂观察中五个维度的观察指标进一步细化(见表1),并把这些观察指标输入数字课堂观察系统。经过4周的学习、讨论,学校一位教师执教《天上的街市》一文,其他教师分成四组进行课堂观察,“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实践活动由此展开。

表1数字课堂观察系统评价标准

  教师们经过紧张、细致的课堂观察记录,把评价量表上传数字课堂观察平台后,数字课堂观察平台系统会利用Highchart图表组件将收取的观察信息处理为可视化图形,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表呈现,使观察数据更加直观,为观察结论提供数据支撑(如图1)。

图1数字课堂观察系统提供的数据

  由上面的饼状图可以看出,数字课堂观察平台能够根据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上的文字评价信息自动进行分析,从而把过去评课中模糊的语言描述转化为具体的数字图表,为我们的具体量化分析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根据五个维度的数据对比,学习方式这一维度占比最高,达到23.97%,这说明讲课教师在这堂课中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形式多样,手段多元。这和我们课堂上的直观感受是一致的,整个课堂教师既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识记、理解、练习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又注重创设朗读情境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朗读的技巧。尤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围绕学习任务,合理分工,培养个体尽责、群体互赖、成果共享的合作意识的做法更值得肯定。对于这一数据,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维度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一定是学习方式多样,学生主动性较强,学习氛围较为浓郁。这一数据的意义还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和学习成效17.81%、学习能力17.12%的数据相比,教师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学习能力偏弱。教师又结合数据中的柱状图分析,发现学习方式的得分率有85.7%之多,学生的学习成效、学习能力得分率分别只有65.2%、65%,差距较为明显。所有这一切数据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属于中等水平,这就和班级属于中等层次的实际水平相适应,也和学习思维维度的占比只有19.18%的比例相吻合。

  从饼状图进一步分析,我们还有一个可喜的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情感这一维度占比较高,达到了21.92%,这说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较好,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从上课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饱满,注意力较为集中,求知欲望较强,特别善于表达;并且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做笔记,能沉下心安静地阅读课文,注意聆听和交流。

  数字课堂观察平台已经做到了智能化,具有根据数据分析,自动生成观察结论的功能。根据本节课的观察数据,观察平台生成的观察结论如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朗读、思考、讨论、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等能够综合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积极饱满,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大胆进行阅读感受交流,同时积极进行反馈,求知欲较强;学习成效、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偏弱。学生的分析、联想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品析能力、提问和质疑的能力需要提高。

  教师在此次课堂观察中的收获是:1.呈现课堂原貌,展示学习过程。“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不仅评价学生行为的表现结果,更要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借助课堂观察平台的智能化技术进行可视化处理,变得可测量、可具象,而不是模糊化分析。通过观察,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学习时的情感投入如何,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这些都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有了很大的区别,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还原在观察者的面前,更客观、更真实。2.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行为。“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不仅是为了评价教学,更是为了促进教学,改进教学行为。“表现性评价课堂观察”活动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引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获得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观察平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追踪系统

  数字平台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这就为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比较研究的视角。该平台可以为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建立业务档案,可以随时调取和比较。我们可以开展一个人前后教学状况的比较研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运动轨迹;我们也可以开展不同教师间的教学水平比较研究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到不同教师间的课堂教学水平的差异程度,找准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还可以开展某一个教学环节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找到优秀案例,在案例中提炼教学要素的最优评价标准,逐渐形成课堂整体评价的理想标准。我们甚至可以开展不同学科、不同校际间的教师教学状况的比较研究,可以根据课堂评价的核心要素发现不同学科教师、不同学校教师所表现出的突出特点,做到学科之间相互借鉴促进,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也互相交流。如我们通过青年教师三年教学发展的比较研究,发现大部分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上有了明显进步,在时间的分配上有了整体感和协调感,这就使课堂的教学表现出匀称感和从容感,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标志。一名青年教师在看了自己三年来的课堂统计数据时说:“不看不知道,看着这些数据,我真的感受到自己上课越来越沉稳了。一开始上课,不是前松后紧,就是前紧后松,经过三年的磨练,我基本上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大体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节点,做到疾徐有度,快慢适中。”

  总之,数字课堂观察平台以其课堂观察指标的科学性,数据处理的便捷性,能够给我们提供多个维度的评价视角,并且采用量化的方式打破传统评课的模糊性。不过,数字课堂观察平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依赖数据而忽视了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学情,使量化的数据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科特点,显得生硬和僵化。在教学评议实践中,我们既要借助数字课堂观察平台,充分发挥其评议的直观性、便捷性、数据化的特点,又要对一些难以量化的东西做出质性评价。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秋玲.语文教学设计优化与重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顾德希.信息化教学前沿探索与实践——双课堂优秀案例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约翰·B.彼格斯,凯文·F.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督导室主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