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做客”班级微信群
“语文专题学习”教学实践案例回顾与分析
作者:邱道学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突破有限的时空,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开展了“以《苏东坡传》为核心的语文专题学习”,尝试在一定量的学习任务中较好地实现多项学习目标,为此,借助班级微信群开展专题学习,以期取得较为明显的高考备考复习效果。“微信群学习”成为此次专题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特色。

  “微信群学习”活动实践之一:突破空间的限制

  “微信群学习”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即时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这样,学生学习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反馈给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效率也大为提高。

  专题学习伊始,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弄清楚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弄明白事件的来龙去脉,理解作者的议论性文字。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完成下列综合图表:

  苏轼族谱、苏轼年表、为官路线图、贬官路线图、苏轼创作表。

  按照以往的经验,学生做出图表后,要在班级做实物展示。这一次,我号召同学们开展了“微信群里晒一晒:晒出你的美图来”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绘制好的图表拍成图片,在微信群里展示。

  作品在微信群里一经展出,同学们之间即刻呈现出相互学习的热情,质量好的作品受到追捧,质量差的作品被作者主动删除,重新制作后再度上传。

  相较实物展示,微信群展示突破了空间条件的限制,作品展示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激发了同学们争先学习的热情。

  “微信群学习”活动实践之二:突破时间的限制

  将“微信”引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沟通交流的及时性、个性化与全员参与的广泛性,可以取得积极的学习效果。

  在此次专题学习过程中,我安排了一节名为“微信群里快接龙:我为东坡写对联”的课堂写作交流活动。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联展示。在限定的时间内,同学们把自己写给苏东坡的对联发表在微信群里。篇幅所限,选列几副如下。

  詹天夏:

  纵有清风徐来,何人再诵明月之诗?

  今有水波不兴,无公来歌窈窕之章。

  杜林峰:

  苏堤不倒,苏堤常有临风把酒客;

  东坡已去,东坡再无月下拄杖人。

  王波文:

  旷世奇才,洒脱率真,一生烟雨漫漫;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归去无风无情。

  刘祎航:

  黄州长江舟中,感清风明月,唱大江东去;

  密州超然台上,望烟雨千家,诵诗酒年华。

  第二步:修改与鉴赏。每个同学自主选定微信群里的一副对联,对其优缺点进行口头点评;对需要修改的,做出修改。

  陈晔对詹天夏的对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副对联巧妙借用了《前赤壁赋》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把它们拆分在上下联里,表达对苏东坡的追念之情,手法很巧妙,情感动人,很有意境。但这副对联有一个小瑕疵,上下联的“有”字重复了,需要修改。但是他还没想好怎么改。

  刘皓华同学提议:把下联的“有”字改为“得”。修改以后,不仅避免了重复,而且“纵有”是假设语气,“今得”是眼前实况,可以形成对照效果。詹天夏同学表示同意。

  第三步:在同学们口头发表意见的同时,教师与对联作者在微信群里同步做好记录与整理工作。

  第四步:教师把修改整理好的文件放在微信群里供同学们共享。

  以上四个步骤,在微信群里一气呵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借助微信群,学生之间快速地实现了“个性对接”,同学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评论,所以对有关问题讨论得更透彻,呈现得更清晰。这是传统课堂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

  “微信群学习”活动实践之三:突破媒介的限制

  在传统课堂上,同学们交流的媒介常常聚焦于黑板或口头语言。有了班级微信群,同学们便拥有了一个可供更多人同时参与交流的媒介。一方面,这样可以形成“头脑风暴”的效果;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使得“全员同时参与”成为可能。下面,以“微信群里来评说:文言细读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为例,对此做简要介绍。

  我要求学生,在浏览这些作品的同时,必须要在“诗、词、文”中至少各挑选一篇,做精读细读,一边读,一边做点评。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精读点评发放到微信群里。

  例如,《前赤壁赋》精读点评(在微信群里用楷体字展示)节选如下。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泛舟之乐)。清风徐(舒、缓)来,水波不兴(清风微拂,江面平静,适宜泛舟)。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饮酒诵诗,即景抒情,情雅趣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静谧之景)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江面宽阔,水天一色,茫茫一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己意“纵”入无际之境,作者潜意识若有自身渺小之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有御风而行的畅快淋漓,也有不知所止的些许茫然);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快然自足)。

  ............

  如果依靠传统的纸笔或黑板,这样的课堂交流效率是不可想象的。全班四十多个同学,单位时间内,在微信群里呈现不同篇目的四十余个点评成果,不仅信息丰富,而且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共同提升的可能性也较传统课堂大大提升。

  “微信群学习”活动实践之四:突破方式的限制

  处在高三这个特定的时间阶段,“备考复习”必不可少。利用微信群指导并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以突破传统批改作业方式的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的同时,教师把作业发到微信群里,每天指定几个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答案反馈到微信群。然后,教师在微信群里公布参考答案,学生自主批阅作业。

  传统教学方式中收作业本以及在作业本上批改作业和发放作业本这样的操作流程被颠覆,微信群作业取消了师生交流的诸多中间环节,信息反馈、交流更及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也更为频繁。这样,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效度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节奏无形中加快,为高考备考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也取得了更多的实际效果。

  总体看来,借助班级微信群,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以下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借助班级微信群,帮助同学们增进了交流的即时性,加强了联系与沟通,从而更加透彻地领略了语文学习的魅力,获得了更多更为深入的精神享受。二是积极利用班级微信群,将信息技术引入日常教学活动,突破传统课堂在空间、时间、交流媒介、作业处理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了

  及时反馈、相互激励、有效监督等效果。

  高三备考复习,时间有限,为达到考生在考场上思维清晰、切入准确、做题速度快、思想有深度等备考目标,提高复习效率、加强思维碰撞交流的频度成为现实需要,“微信群学习”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上述需求。

  (本文是“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项目成果。项目编号:PXM2015_014255_000070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付惠云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