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手教师课堂教学专业表达行为的改进研究
作者:吴 慧 朱雪梅

  摘  要:将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与微格教学相结合,是促进新手教师提高从教技能,实现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本文利用“多元交互式”平台对24 位地理新手教师的微格教学课例进行观察,研究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表达情况,通过对行为数据的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估,发现地理新手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善于进行学科方法和技能指导、地理术语使用不规范以及地理“三板”运用不强等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地理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地理新手教师;专业表达行为;数字化课堂观察;微格教学

  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表达是通过口头、体态或书面文字将内部语言外化的[1], 而教师专业表达行为则是不同学科教师在其特定专业背景下,结合各学科特色开展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专业表达行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是学科知识、教育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虽然他们初步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在专业实践方面缺乏系统的训练,缺少教育经验的积累,因此,针对新手教师的专业表达行为开展研究,帮助他们实现向成熟型教师的转变,是各级各类学校永恒的课题。

  一、数字化课堂观察工具与对象

  (一)课堂观察工具的选用

  本文使用的课堂观察工具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数字化教育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此平台将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嵌入互联网,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行为信息和数据,通过后台处理计算,为评课提供量化证据,从而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2]本文是对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地理专业表达行为进行观察,围绕地理原理讲解、地图应用技能、地理思维建构、地理课堂实验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类别展开。这些类别又分为具体的观察指标,例如地图应用技能分为板图或板画、解读地理图像、指导学生读图以及指导学生绘图等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首先需要辨别授课教师表现的行为属于量表中的哪一“类别”,进而判断具体的“明细”,点击“加减”记录明细“次数”,同时在“次数”栏记录“突出的行为”。观课结束后可以对每一项行为进行等级判断,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课堂中没有发生的教学行为可不作等级评价。点击“下一步”即可生成量化的柱状图(如图 1)与饼状图(如图2),最后依据统计数据及突出行为填写观课结论,包括主要优点、主要偏差和主要建议,从而实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客观评价。

  图1地理专业表达行为观察项评价等级统计示意

  图2地理专业表达行为观察项次数结构示意

  (二)课堂观察对象的确定

  微格教学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培训职前教师和新手教师教学技能的手段,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进行分解,通过学习理论、示范教学、编写教案、尝试教学、反馈评价、讨论研究、分析改进等环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本文利用“多元交互式”课堂观察平台对24 位工作第一年的地理新手教师的微格教学课例进行观察,课例主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包括必修一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必修二的《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以及必修三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同一主题分别由 4位新手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每节课的授课时长为15~25分钟。

  二、地理新手教师专业表达行为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24位地理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表达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我们得到24节课例的“专业表达行为”量表;对24 张量表中的“行为次数”进行累计,得到每一项观察点的“行为次数”;累计5个类别18项观察点的“行为次数”,得到“行为总次数”为263 次;再根据各项“行为次数”和“行为总次数”,计算出“平均行为次数”(即平均每人发生此项专业表达行为的频率)以及“行为次数占比”(即各专业表达行为次数占总行为次数的比重)。根据量化的指标数据和真实的行为信息(见表 1),分析24位授课者在地理专业表达行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表124节课的地理课堂教学专业表达行为观察数据统计

  (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专业技能与方法指导

  从“行为次数占比”来看,首先,“地理原理讲解”中“语言表达清晰精彩点”“借助板书讲解”“借助生动体态语言讲解”等项比重均在8% 以下。这是新手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重视把原理讲出来,缺少对教师如何“输出”、学生如何“输入”的思考,所以存在着专业表达缺乏精彩点、板书应用不到位、体态语言应用不足等问题。其次, “地图应用技能”中,教师“板图或板画”和“指导学生绘图”比重不足3%。这说明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数课堂停留在解图、读图阶段,教学缺少地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引导。再次,“地理课堂实验”和“地理信息技术”类别中的各观察点比重均在 3%以下。这说明地理新手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应用明显不足,对地图工具的使用、地理实验和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比例较低。最后,“地理思维建构”中,24 位新手教师中有20 位有进行“思维方法指导”,但是进行“思维模式归纳”的不足一半。可见,新手教师的经验不足,导致专业方法指导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存在“为了教而教”的现象,授课者更多地考虑怎么将内容讲完、讲清楚,很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哪种方式最容易被接受、哪种方法最容易被理解,忽视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路径引导和方法指导。

  (二)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充分结合学科特色

  从“平均行为次数”指标来看,在“地理原理讲解”中“大于等于 1”的指标有四项,即“专业概念解释精确点”“合理强调、重复、停顿”“举例说明讲解”以及“借助现代媒体讲解”,这四项均围绕教师“讲”以及“如何讲”开展,教师课堂专业表达行为更多采用的是“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思路。在“地图应用技能”中,教师“板图或板画”“指导学生绘图”的比重均在 1 以下,教师绘图和学生绘图的比重均较低,多数教师停留在“解读”或“指导学生解读”地理图像,没有充分将“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特色真正地活用到地理课堂中。“地理思维建构”“地理课堂实验”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中各指标的平均行为次数均不足 1且多数不足 0.5,反映课堂教学没有将“地理思维建构”“地理课堂实验”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学习过程。但我们知道,结合《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等课题内容,是可以将地理实验、“3S”技术应用于课堂中,为课堂教学增添地理特色,以拓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专业术语表述不科学,口头用语随意

  从“地理原理讲解”单项分析结论看,24 次微格教学过程中“地理原理讲解”比重虽然最大,却存在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口头用语使用随意等问题。例如在《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一节中,某新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文澜路”归为“学校用地”,本意是想让学生利用“百度地图”软件对“文澜路”进行搜索,发现附近土地的利用情况,却忽略了“文澜路”应属于“交通用地”,缺乏对地理概念的科学性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个别授课者反复使用口头用语,例如频繁用“对吧”“怎么样”进行自问自答,还有一些表述,如“黄色的(区域)是什么”“印度是什么亚”等,都说明专业语言表达不严谨。

  (四)地理“三板”应用能力有待规范加强

  在“地理原理讲解”部分,24位授课者中虽然有19 位发生了“借助板书讲解”的行为,但是在粉笔字书写、板书布局上需要加强规范训练。在“地图应用技能”中,只有4 位绘制了“板图或板画”。但是结合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教师教学是可以结合相应的板图、板画进行的,也可以指导学生绘图。这样既能体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功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又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形象认知与空间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地理课堂教学专业表达行为的改进建议

  根据以上观察信息,我们明确了24 位地理学科新手教师在课堂教学专业表达行为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其不善于进行学科方法和技能指导、地理术语不规范以及“三板”应用不强等问题,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地理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

  (一)以生为本,注重学法指导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该在方法指导、思维导向、技能应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这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应该从思维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体系,从技术的应用和实验操作中明确知识的建构,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从理念上转变思维,并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实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例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教师应该以案例教学的形式,提示学生将已有的农业区位原理作为支架,进而分析工业区位。

  (二)基于学科,运用多元教法

  地理作为一门理论和实践均很重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空间意识,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地理原理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尽可能将地图、地球仪、地理挂图等媒体充分应用于教学中,进行地理实验和并合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增添学科特色,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洋流运动”的操作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洋流的形成原理,深化对洋流的理解。再如,在《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一课中,可以将 GIS和GPS应用到城市的土地规划和功能分区,借助“百度地图”“Google Earth”等软件,让学生主动操作实践,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三)加强训练,规范教学语言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地理新手教师在专业术语和日常用语的表达规范上有待提升,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自身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专业术语的表述不规范,对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理解不够透彻;二是缺少系统的教学训练和实践,口语化表达随性。基于此,我们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强化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多阅读地理专业书籍及期刊,练习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和各地模拟试题,以充实自身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第二,日常工作中,组织同行相互听评课,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纠正不良语言习惯,规范教学语言,提高专业表达水平。

  (四)夯实基础,提高“三板”水平

  板书的质量高低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听课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即使是在现代化媒体高度应用的课堂,优雅的粉笔字、美观的板书设计依然会为课堂增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过程性线索。新手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加强粉笔字的练习,熟悉教材内容,合理地设计板书。板图板画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新手教师更需要熟练掌握地理板图板画的绘制技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动、简练的地理板图板画,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供可视化的“脚手架”。

  四、研究反思

  本文利用“多元交互式”平台对地理新手教师在微格训练中的专业表达行为进行观察评价,尚有以下不足之处:从观课者角度来说,课堂观察及评价主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就像“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观课者的个人因素会影响到观察结果;从授课者角度来看,微格教学不是常规的完整课堂,时长有限,所以对授课者教学行为的观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从学生情况来看,课堂虽然有模拟学生,但是与真正的课堂相比,缺乏真实性;从授课内容来看,“同课异构”模式受教学主题限制,在专业表达行为观察中存在一定的需求差异,例如一些课题根本不需要地理实验,那么在这些课中,观察的地理实验数量基本没有;从观课数量来说,本文以 6个主题24 节课为例,课例研究的样本数量还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观课结果,但是利用课堂观察数字平台对微格教学进行课例研究,是培养新手教师迅速成长的一种新模式,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行动研究方式。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李鸿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蓓,朱雪梅.基于数字化观察的专业表达行为评估——以《中国的地理差异》为课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9):38-40.

  [3]郭芳侠,刘艺菲.微格教学与同课异构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107-108.

  (作者吴慧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朱雪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牟艳娜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