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易用实用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作者:朱 俊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建设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到2015 年基本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学习者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有效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水平与能力”。综观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感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已成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应用的一个瓶颈,加快打造易用、实用、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迫在眉睫。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若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通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教学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其前提是必须廓清中小学“建什么样的数字教育资源”“谁来建数字教育资源”“怎么建数字教育资源”的问题。

  一、建什么样的数字教育资源

  当前,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类数字教育资源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就其质量而言,也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与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教学相适应、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则较为匮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常用的数字教育资源一般有数据、图片、视频、课件、教案、优秀课例、课堂实录、网络课程、试题试卷、文献资料等类型。这些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取向各异,有支撑教育教学改革的,也有服务应试教育的,还有追逐商业利益的。我们究竟要给中小学师生建设什么样的数字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和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

  (一)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

  所谓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就是为一线师生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数字化资源。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具有专业性、系列性、实用性、共生性等基本属性。

  1.专业性。要求组织教育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研发数字教育资源,使之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而不是仅由IT精英受营利驱动汇聚而成的。

  2.系列性。要求建立覆盖全学段、全学科,为教师备课、教学、训练、评价等提供支撑的,具有选择性的数字教材、示范课件、基础素材、训练素材等资源。

  3.实用性。除了系列化、碎片化、能下载、易整合、开放性、易检索等技术层面的要求外,现阶段最核心的价值诉求是增效和增分,即为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增效,为学生参加高考、中考等增分。

  4.共生性。要求数字教育资源是基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由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拓展和提升的活资源。放在硬盘中的资源只能称之为资料,只有在互联网上流动的资源才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二)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

  所谓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一般包括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社会实践等类别,具有丰富性、选择性、个性化等特点。周洪宇在《扑面而来的第三次教育革命》一文指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教育大革命。人类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教育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第二次教育革命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制的规模化教育。如今,第三次教育革命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基于信息技术将使教育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

  农业社会是个性化教育,工业社会是规模化教育,信息时代则要实现规模化中的个性化教育。信息时代个性化教育需要丰富可供选择的数字教育资源,以支撑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在加快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推进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谁来建数字教育资源

  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到底是靠专家,靠一线教师,还是靠市场?教育部科技司指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形成“基础性公益资源靠政策、优质资源靠市场”的机制。

  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各教材出版单位具体研发。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这样的大型、专业教材出版社,应主动担当使命,聚集全国教育资源特别是名优教师资源,组织研发与课程、教材、教学配套的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这类资源应该由政府买单,随教材发行,免费提供给全国中小学师生使用。

  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由市场机制聚合共享。广大中小学师生是这类资源的建设者,也是共享者、受益者。特别是名校、名师、优秀学生,他们是优质、精品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主力军。企业也是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应被加快推送到国家、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置入“名优学校课程联盟”“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等栏目,以实现广泛共建共享。

  三、怎样建数字教育资源

  (一)坚持教育教学需求导向,接地气

  现阶段,国家要抓紧组建由学科专家引领、有更多一线名优教师参加的专业团队,以研发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提供教与学的共同的基础性服务。坚持科学性、实用性、情景性、建构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原则,重点深入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因为课标是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的重要依据;研究课堂教学行为,即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研究学科资源建设模型,体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特点;研究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实证研究、大数据分析等,理清各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考点。就全国范围而言,既要有统一要求,也要有立足各地教育文化、土壤、特色的个性化要求,建立一批实验基地,参与建设、检验和完善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

  随着教育信息化资源市场的发育不断成熟,要加快培育和建设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拓展性数字教育资源要契合教育的时代精神,体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加深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拓展基本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协同创新,集聚创新活力

  从块的角度而言,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领导的协同创新工程中心,提出 UGSB(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学校/用户—企业)运行模式,为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式。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高校发挥科学引领和专业指导作用,中小学积极实践,企业参与建设,凝聚智慧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就条的角度而言,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区和学校的优势和作用,国家、省提供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市、区重点建设名师资源、精品特色课程资源,学校鼓励以用为主,引导参与共建共享,推进分级建设,实现各级协同,促进有序发展。

  这样条块结合,可以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在协同中创新、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跨越。

  (三)坚持构建常态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形态、内容、服务和评价。建立资源聚合、激励和保护机制,组织名校名师有计划地开发精品资源,联合教育机构、优质企业引进适用资源,面向中小学征集各类优质资源,保护知识产权,探索按质定价、按用付费的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师资源建设与绩效、评优晋级挂钩的激励机制。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调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责任编辑:牟艳娜

欢迎投稿
投稿平台

https://bkstg.pep.com.cn

联系信箱

mouyn@pep.com.cn

sunjh@pep.com.cn

zhuyz@pep.com.cn

欢迎加入QQ群
与编辑互动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