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第四期
P. 3

卷首语








                                                        2035 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


                                                                                                   文 |  杨银付






                   2035 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间节点。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这份纲领性文件指明了新时代开启教育现代化新
               征程建设的方向,对培养造就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虽然距离 2035 年还有 16 年,但未来已来。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以信息
               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以更快的加速度向信息时代、智能时代飞奔。在教
               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科技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理
               念的转变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需求,
               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教育自觉抓住机遇,超前谋划。
                   教育重心要改变。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思考:人类的优势在哪里?什么知识(这
               里指广义的知识)最有价值?相比而言,记忆力、存储能力等“硬件”功能是人类的弱项,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审美等“软件”才是人类的优势所在,这就意味着教育理念上要更加突出创新。这并非全新
               的理念,然而直到今天,记忆、背诵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这与未来教育的趋势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不
               相符。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技术对教育变革的重大影响,不要用老脑筋考虑新问题,要以高度
               的教育自觉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培养作为开展工作的三个着力点。
                   教育形态会改变。智能时代的教育是要把科技的创新成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质量提高、
               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教育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新技术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教育发展新样
               态。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教育越来越以学生为本,每个孩子都能坐到教室“第一
               排”。以技术和数据支持教育形态的变革,将形成多媒体、交互式、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者中心的人
               才培养新模式,同时也能实现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决策的管理机制。
                   教育对象正在改变。今天的新一代是数字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的原住民,对信息资源的获取、
               筛选、分析、加工能力,成为应对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和自然习惯,学生的认知方式、
               学习方式、学习偏好都在慢慢发生改变。在过去和现在一段时间内,有的教师不会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但因为有爱心、教法得当,似乎对教学影响不大;在不远的将来,爱心和教法依然需要,但信息素养会
               成为教学的刚需和每位教师的标配。因为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可能会打折,
               因材施教等理念的实施等也会受到影响。
                   相对于“智能 + 生产”“智能 + 消费”“智能 + 交通”等,今天的“智能 + 教育”仍处于蹒跚学
               步的阶段,3 年之内不能高估信息化、智能化对教育的影响,但 10 年后不能低估信息化、智能化对教
               育的影响。技术有其局限性和不可靠性,无法取代教师,但对教师转型的要求也迫在眉睫。教师队伍建
               设、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作为具有“极端重要性”战略地位的教师,必须顺势而
               为,以高度的教育自觉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的宏伟
               蓝图需要从当下开始,从教师开始, 一步步绘就。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2019 年第 4 期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  1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