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第四期
P. 14

统编教材专题








            式和内容。因此,学校应引导学生认识与媒介                              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还会帮助学生发现媒介信
            相关的技术。对媒介技术的了解,不仅有利于                              息中的内在逻辑和意义导向,认识到媒介信息环
            学生了解媒介信息呈现原理,更重要的是,对                              境与现实环境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区别。
            技术原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媒                                  现代教育对新媒介技术的应用,为其带来新
            介信息的内涵意义。比如,蒙太奇技术对画面                              挑战和新问题的同时,也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就
            的剪辑和合成,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                              道德与法治德育课程而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                              一方面,教师应看到新媒介技术作为教育手段对
            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这些技术本身就                              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积极挖掘新媒介技术的教
            包含媒介传播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内容。对技术                              育价值,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
            原理的认识,帮助学习主体以更加独立的视角                              应用新媒介技术过程中,要警惕它可能对教育活
            理解媒介信息的传播内涵。                                      动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教育媒介意识,努力把
                 第二,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媒介经验和现实                           媒介技术这一物质性、技术性的力量转化为促进
            经验间的不同。媒介经验是主体借助媒介间接                              学生生命发展的内在力量。
            体验现实的一种经验类型,它在获取途径、感
            知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现实经验。为了突出媒
                                                               参考文献
            介经验与现实经验间的差异,教师还可以引导
            学习主体体验不同媒介经验间的区别。比如,                               [1] 陈桂生 . 教育原理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65.
                                                               [2] 高德胜 . 教材更名背后德育课程的变与不变 [J]. 中国德
            相同主题内容的新闻报道、电台广播和电视报                                 育 ,2017(1).
            道之间,就存在不同的媒介体验。通过感知不                               [3] 高德胜 . 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
            同媒介经验间的冲突,引导学习主体认识媒介
                                                               [4][ 美 ] 尼尔·波兹曼 . 娱乐至死 [M]. 章艳,译.北京 : 中信出
            化世界与现实世界间的差异。                                        版社 ,2015:146.
                 最后,具体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为应对                           [5][ 加 ]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 论人的延伸 [M]. 何道宽,译.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11:106.
            媒介技术对教育的消极影响,教师可以采取以下                              [6] 张玲潇 , 王晓阳 , 刘毅 .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策略 [J].
            策略。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0(4).
                 一方面,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冷媒介”作为                           [7][ 加 ] 麦克卢汉 . 理解媒介 : 论人的延伸 [M]. 何道宽 , 译.北京 :
                                                                 商务印书馆 ,2007:51.
            教育手段。所谓冷媒介,即具有低清晰度的媒介,
            它为信息接收者提供较多的需要填充的空白,因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讲师)
            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求信息接收者具有更高
            的参与度     [7] 。如前所述,多媒体技术为教育内容                                                  责任编辑:孙建辉
            提供更多的呈现方式,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有
            意识地选择适合的媒介技术作为教育信息载体。
            其中,道德教育的很多内容提倡学生的实际体验
            和参与,因此,承载这些内容的教育技术媒介,
            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具有高参与度的“冷媒介”,
            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
                 另一方面,德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在解读媒介信息的过程中多问“为什
            么”,这种有组织的“无知”,不仅能提高学生



            12  |    新媒介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思考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