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第四期
P. 12

统编教材专题








            实际生活体验而实现。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数字                             电子媒介“最大的长处是它让具体的形象进入我
            化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帮助学                             们的心里,而不是让抽象的概念留在我们脑海
                                                                  [4]
            生营造一个虚拟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并加强学生                             中” 。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电子
            对现实生活情境中道德问题的思考,一定程度上                             媒介学到的道德知识,多是一些关于道德的具象
            增强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生活的自主性。例如,                             化认识,而不是道德本身。新媒介技术所传递的
            对于《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                             道德认知,最多只能停留在具体的道德规范识别
            您”这一课,有的教师会借助一些与大自然相关                             上,很难对复杂的道德情境进行深入的道德感知
            的照片或视频,将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进                             或道德推理,从而阻碍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步引导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自我与大自然的                                 其次,新媒介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容易使
            关系。                                               学生产生模式化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
                                                              常常借助电子媒介或视听技术烘托课堂气氛,刺
                 二、德育课程应用新媒介技术存在的
                                                              激学生产生情感反应。但在通常情况下,依靠新
            隐患
                                                              媒介技术渲染所产生的情感以模式化为主。模式
                 由于新媒介技术作为教育手段对教育的影响                          化情感是一种没有情感内核的情绪反应,它的起
            具有两面性,因此,在探查媒介技术与教育的关                             落变化受制于媒介技术,来得快,去得也快,常
            系时,不仅要看到现代媒介技术推动教育发展的                             以多愁善感而告终,并不能为道德实践提供情感
            一面,还要细查教育在应用新媒介技术过程中可                             助力。学生借助新媒介技术产生的道德情感,一
            能存在的问题。德育课程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                             方面表现为一种自我指向的情感,不同于成熟的
            当教育的这些价值取向与媒介自身的价值偏向出                             道德移情,自我指向的道德情感最终会从对他人
            现冲突时,则会扰乱教育的价值导向,进而阻碍                             的关注转变为对自我的个人感伤;另一方面,它
            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在教学《道德与法                             不同于现实亲身体验的道德情感,由媒介引发的
            治》一年级下册“大自然,谢谢您”一课时,一                             道德情感是一种间接的情感感受,缺乏情感体验
            些教师选择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蚕丝工厂流水作                             的深刻性,容易表现出脆弱而不稳定的特点。
            业的视频。这个声像结合的小视频,通过多媒体                                 比如,在教学“孝敬父母”的内容时,一些
            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可能并不会直接反映教育                             教师会选择播放一段“洗脚”的公益广告录像:
            的价值取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常常会                             孩子在看到母亲帮自己洗完脚后,又去帮老人洗
            被视频里的某些画面所吸引。比如,视频里出现                             脚……最后,孩子用稚嫩的双手打了满满的一盆
            “蚕”时,学生会不断惊呼“哇,蚕宝宝……”                             水,晃晃悠悠地端去给妈妈洗脚。受制于录像的
            这时可能就要求教师及时借助语言等传统教育手                             这种情感体验不同于现实情境所引发的实际体
            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育                             验,这种伴随煽情的音乐、冲击性的画面所产生
            价值。                                               的情感虽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却缺乏道德感应
                 首先,德育课程中媒介技术的应用,可能会                          当具备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引发学生道德感知的片面性。以电子媒介为例,                                 最后,新媒介技术在德育课程中的应用,尤
            它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常常导致知识信息碎片                             其是电子媒介的应用,有可能阻碍学生意志力的
            化,使知识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电子媒介多以图                             发展。教师常常利用新媒介技术引导学生寻找学
            像方式呈现信息内容,倾向于传递一种具象的、                             习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乐
            片断化的、表层的知识信息,在此基础上,遮蔽                             趣,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期望实现的目标。需要
            知识本身抽象、连续性和深层次的意义。可以说,                            指出的是,教育期望学生体验的快乐应该是一种



            10  |    新媒介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思考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